2)第41章 天章阁讲武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面对什么任务,加强了什么力量,都应该清清楚楚。依照计划打仗,指挥官能够在与计划不符的时候临机应变,保证完成任务。这样做,才是臣所熟悉的。”

  赵祯叹了口气道:“你说的简单,要学起来谈何容易?狄青自士卒到太尉,在军中数十年,只知道上阵杀敌,到现在学这些自然就吃力了。”

  杜中宵道:“世事变化太快,是没有办法的事。狄太尉以枢密使之尊,难进军校学习,已经是很难得了。不过,指挥作战,朝廷自该有章程,指挥官依章程行事。狄太尉在镇戎军,臣感觉,只怕是那里没有章程,朝廷也没有为其配备足够力量。”

  赵祯道:“该配备的人力物力,自然都配了。只是能不能发挥作用,让人生疑。”

  杜中宵想了想,道:“全军整训之后,作战指挥归枢密院,军政归三衙。今日议事,臣感觉枢密院对于前线,所知道的并不多,难以做到全局指挥。”

  赵祯道:“中丞,改革朝政,哪里是那样简单的事情。必须一步一步来,步子大了,就容易出乱子了。军政归三衙,原来的三衙,除了几位主管将领,只有公吏三十余人,哪里管得过来?增加官吏,这些官吏在哪里?禁军的将领,许多人大字不识,做不来这些事情。只能够拉长时间,一点一点,把旧的将领换掉,才能做到。现在三衙和枢密院,并没有按照军政军令,各自分开。”

  杜中宵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有些无奈。说到底,赵祯是不希望对军队有过于剧烈的改变。好处当然明白,可一旦剧烈变革,就涉及到大量人事变动,作为皇帝哪里敢放手。今天赵祯已经说得很客气,实际就是皇帝不懂,不敢放手变革。

  见杜中宵不再坚持,赵祯点了点头,起身道:“诸位随我来。”

  把旁边的一扇大屏风拉开,就看见后面是一张大桌,上面铺了一张巨幅地图。

  赵祯道:“这是依据镇戎军前线所报,命军校里的人制出来的。上面标了敌军大致布置,还有我军的位置。朝廷大臣多不知军事,今日议事,纵然有这地图,也难以拿出来。中丞是曾经带军打仗的人,对着地图说一说,这一仗到底如何。”

  杜中宵和欧阳修、王珪、胡宿三人上前,看着地图。地图是专家绘制,非常精准,上面标得也很详细。上前一看,双方态势一目了然。

  赵祯指着地图道:“现在我军近三十万大军,聚集在镇戎军周围十里的山谷内,各部位置,都已经标在地图上。狄太尉军略,是聚集大军,沿着葫芦川向北进,取党项赏移口。而后在隋朝萧关附近分兵两路,一路取韦州,一路取西寿。”

  杜中宵点了点头:“要攻灵州,韦州和西寿监军司必取。其实,本朝大军要沿葫芦川攻敌,党项的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