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1章 天章阁讲武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都山防线,应该提前解决掉。吃过火炮的亏,现在党项天都山的各城,都经过加固,小的据点主动放弃了。真正能威胁我军的,只有韦州和西寿两座军城。”

  赵祯道:“中丞觉得,狄太尉如此布置并没有问题?”

  杜中宵摇了摇头:“三十万大军,在山谷中聚在一起前进,太过于拥挤了。按照正常,应该分成几路。依我在河曲路的经验,一路人马以三到五万人合适,再多就难于管理。狄太尉大军,按此应该分成六路到八路人马,各自分配任务。韦州和西寿监军司,党项的兵马不多,防守也不强,一路兵马就足以攻下那里。所以按照正常,应该以一路人马先行,扫荡天都山中党项的各处小股驻军。而后以一路向西攻西寿监军司,另一路攻韦州监军司。中路大军沿葫芦川直行,去攻鸣沙。如此一来,大军堪堪展开,不致太过拥挤。现在大军聚集一处,实际上大部分军队,只是随行而已,无法作战。”

  赵祯点了点头,明白杜中宵的意思。

  镇戎军向北是宽阔的葫芦川谷道,两侧是低山丘陵,而且越向北山越低。山间有谷道,最主要的威胁就是西寿和韦州,可以在宋军北进之后,绕道攻击其侧后。

  宋军有三十万大军,完全可以先行把天都山扫荡得干干净净。党项居于劣势,应该连派援军的勇气都没有。扫荡干净天都山后,以主力出葫芦川谷道,与山中各路会合攻鸣沙。

  狄青的布置,是主力猥集一处,随着大军前进,逐次攻取天都山中的党项地盘。这样做,就实在太慢了。能够进入山区作战的,其实没有多少人,大多数部队其实根本不会遇敌。

  欧阳修道:“三十万大军,挤在一处山间谷道,实在无法作战。”

  杜中宵道:“狄太尉的打算,是大军沿着谷道前行。每到有山间道路的地方,主力停在谷道中,派出一部去攻党项驻军。有大军作为后盾,不管如何,党项都无法抵敌。”

  欧阳修看看王珪和胡宿,摇了摇头,还是不太明白前线局势。

  其实狄青的打算,是不管任何时候的战斗,都不能脱离宋军大军的保护范围。三十万大军,是党项无法抵抗的,便就以此为资本,确保不败。

  赵祯看着地图,一时没有说话。由于狄青所部编制比较乱,杜中宵所说的分路分兵,一时之间想不太明白。但狄青的战略太过保守,导致用时太长,而且损耗必然也大,却是非常清楚。

  杜中宵指着地图道:“狄太尉打算,明年春天攻占鸣沙,确保葫芦川谷道的安全。而后再用大半年的时间,把铁路延伸到鸣沙去,用的时间太长了。三十万大军在那里,如果没有铁路,朝廷根本就无法支撑。实际只用一两个月时间,就可以扫荡天都山,攻占鸣沙县。一边修铁路,一边攻灵州,并不耽误。”

  这就是杜中宵想说的事情。狄青的做法可以取胜,但取胜的代价实在太大了。当然现在的宋朝付得出这种代价,怕就怕,契丹那里出现什么意外。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