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千零七章 海岛与出口_神秘让我强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绸制作起来,是很消耗人工的。

  而高端衣物,后期都是靠人工定制、刺绣之类的。

  三人想要进行工业化的过程,只可能是在丝绸原料提供上,不可能去做什么刺绣。

  有了足够的丝绸产量,才能靠着成本把别人给打败。

  如此折腾半年之后,第一批丝绸终于造出来了。

  从南边运来原料,在庄子工厂里加工成丝绸,产量比手工制造,要高出10倍,而成本则是同样质地丝绸的九成。

  因为人力太便宜了,机器的最大作用,就是提高产量,想要压低成本,其实很难做到。

  但是规模一大,他们需要的单匹丝绸的利润就可以少很多。

  别人必须卖出成本的两倍价格,才能应付其他方面的各种所需,比如人情往来,各种打点,这些都不是明面上的成本,却又是必须支出的。

  而他们规模是十倍,那只需要卖出稍微高一些的价格,就有足够的资金来应付周转了。

  就比如养猪,你农家养一头猪,如果只赚到一百文,那就是一年白干;我养一万头,同样只赚到一百文,我就能支撑下去。

  这就是规模效应,能够变相的降低成本。

  生产一只笔,价格会高到无法承受,但生产十亿只,每只笔只需要一毛的价格,只赚一分钱就够了。

  只是好景不长,随着大量丝绸上市,江南一地开始出现销售丝绸难。

  许多手工厂纷纷关门。

  接踵而至就是织工闹事。

  虽然朝廷没有发现蒸汽机破坏风水,但他们能看到闹事的失业织工。

  随后朝廷责令江南织造来处置此事。

  “市场容量太小了,这才卖出多长时间,就出事了?”王文文看着薛家从南边传来的信,顿时头疼道。

  “不,市场容量很大,我们就生产这么一点,根本不足以冲击市场的。只是有人发现了我们的潜力,这是提前应对,他们在故意整我们。”赵涵却是直接说道。

  “他们反应有这样灵敏吗?”王文文怀疑道。

  “朝堂上起居八座的老爷们反应很慢,但民间大商户们反应却很灵敏,因为他们常年迎来送往,要应付各种勒索,反应迟钝的,早就被淘汰了。”赵涵解释道。

  “原来如此,他们是发现了有人大量出售啊,虽然能够吃下,但他们知道如果不提前制止,我们的规模就会越来越大,最后彻底把他们淘汰出局。这些人还真是不可小觑。”王文文头疼道。

  “那我们要怎么办?”

  “哎,这些人是不会和我们玩正当的商业竞争,只会让官老爷们出手,我们的渠道很快就要被断了。”赵涵预测道。

  “那我们该怎么办?”

  “降低出货量,就以训练工人为主,等到我们外放为官,主持一地时再来做这事。”赵涵利用以前的经验道。

  “看来只能如此了。”

  很快江南织造就发现是薛家在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