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二千零七章 海岛与出口_神秘让我强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量出售丝绸,他们将薛家的掌柜叫到衙门里。

  碍于四大家族的面子,倒是没有过分为难,只是强行规定了一个出货份额。

  也就是说薛家无论生产多少,每年只能卖掉这个数,超过这个数,就是与小民争利,就是给朝廷制造麻烦。

  如今的薛家可不同以往,在贾、王两家不出面的情况下,只能答应下来,白白看着大量银钱从手中流失。

  要知道那么多的丝绸,卖出去就是钱啊。

  不过一位薛家掌柜私下找到贾琏,说可以吃下这些丝绸,前提就是要给他一成利。

  贾琏稍微一打听,原来对方是被一个海贸大商人收买,要过来买这些丝绸的。

  赵涵这才醒悟,是了,红楼中西方早就渗透进来,而且他们对于东方的瓷器和丝绸是极为需求的,在很长时间内,是处于卖方市场。

  也就是说,他们只能得到很少的购买配额,只能通过贿赂当地官员才能得到贸易机会。

  直到入侵之前,东方王朝都是靠着丝绸、茶叶、瓷器处于绝对的顺差地位,基本上就是生产多少就能卖出多少。

  现在就是彻底的卖方市场。

  这对于后世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既然如此,他们很快就调整策略,将丝绸想办法走私给那些海商。

  是的,海商并不能随意配货,朝廷在明面上是禁止商品随意流出的,只开放很少的几个对外港口,而且只允许特定的商人进来买卖。

  这就造成历史上很奇葩的景象。

  郑芝龙靠着陆地提供的货物,与四洋贸易,每年收入数千万两白银,与此同时,明朝都快穷死了。

  守着金山银山自己去了煤山。

  等到后来满清彻底禁海,郑成功得不到大陆上的货物,就日渐衰落,最后被摧毁了基业。

  随后借助海外渠道,庄子里的丝绸工业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扩大了,不用担心会对朝廷和织工们产生冲击。

  只是扩大到一定规模,又遇到新的瓶颈。

  煤炭不够用了……

  是的蒸汽机每天要消耗大量煤炭。

  之前都是从附近的煤炭场购买。

  但现在规模扩大,道路不好,煤炭场也是人工挖掘,用来应付普通人的做饭取暖需求还行,但面对工厂来说,就是杯水车薪。

  生活需求和工业需求那是两个数量级。

  那就提高价钱购买。

  很快煤炭场主就叫苦说,朝廷有限制,不让聚集太多矿工,也就是说,煤炭场的产量是有上限的。

  而且是人为限制的。

  “有银子都不让赚,现在我才知道封建社会是如何阻碍资本发展的了。”王文文叹气道。

  “矿工大量聚集,天然就有造反的基础,历来朝廷都是严防死守,往往不准民间开矿就是这个原因,时松时紧。”赵涵也是叹气。

  没有足够的燃料,如果再多收购,就会造成市面上没有煤炭,价格勐涨不说,又会引来朝廷的注目。

  “还是要找一个海岛,带上枪炮,自由开发,这样的话,以工业化的力量,一个岛就能打败一整个陆地。”王文文恨恨道。

  “难怪老师让我们穿越成男子,只有男子才方便外出啊,换成林黛玉,薛宝钗,怎么可能干这些事?”赵涵说道。

  “看来只好蛰伏一些时间了,过个三五年,等到我们考上进士再说。”王文文说道。

  赵涵点点头。

  虽然现在就可以靠着秀才的身份外出为官,但毕竟限制太多。

  贾雨村靠着贾府平台,加上自己两榜进士出身,很快就飞黄腾达了。

  两年后。

  贾宝玉考上京师举人,贾蓉同样中举。

  随后贾蓉没有继续考试,而是寻求外放,最后谋了一个南方海岛的知县。

  贾府人都愤愤不平,认为这是朝廷有人作梗,歧视他们勋贵。

  但又无可奈何,毕竟如今是文官为大,即便是王子腾也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