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 焰火与水渠_王国的建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宽广的‘胸怀’,任何与中土之人有所亲近的,他都愿意提供帮助。

  沛使则不一样。诸侯以中土之人立国,然而时日长久,即便认同‘天下混一’,却总有远近之分。沛国呼吁的‘中土昭烈’,也只是为了将更多的诸侯国拉进战争中来罢了,章白羽对这种宣传,还是能够认识清楚的。

  那么,从两使已经透露出来的情报,能够推测到哪里呢?

  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将沛使交给洛差人,半年之内,估计什么都会说。

  只不过这样太蠢。

  火器之利,比起未来从诸侯处获得的利益来说,连九牛一毛也算不上。

  ‘贩中土之物售于四方,可获利十倍’,这些才是取利之道,为了弄清楚火器究竟而得罪一国,只有短视到了极点的人才会做出来。

  章白羽自感才智不能胜任,便让林中人、归义人选出了一批最聪明的人,又让备官整理出了两使透露出来的所有的情况,事无巨细地记录了下来。

  在临湖城内,这些人正在仔细地推敲关于沛国、周朝的一切。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份简报呈递到军前。

  这种简报都会注明不是最后的定论,只不过记录了一些比较有共识的想法,交给都护阅览而已。

  铸币令哈桑就认为,这种火器除开使用‘燃粉’、‘火药’之外,还可能使用到了铜。

  因为哈桑说,沛使曾经几次询问过都护府的铜、铁的来源,当沛使得知都护府铁矿‘官采’,但铜矿多采买于各地时,似乎颇为意外。

  在临湖城,哈桑和食货郎们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

  哈桑觉得:“不管什么东西,若是‘产用相当’,那么最便宜的获得,就是直接采买于民,稍稍抬价收取,居民自会开辟货源。即便是难以开采的财货,招揽商人开办场坊,也能采办。可是沛人对于都护府没能‘官采’铜矿很意外。那也就是说,在沛国,铜矿肯定是官采的。说不定铜在沛国乃是军国之器,甚至就是火器铸料之一。”

  有个食货郎不太同意,他的话也被记录了下来,“‘山川之利入君家,田赋口税入公府’,这本来也是中土常见的划分。沛国将铜矿官采,也没有什么问题,与都护府在受降城官采铁矿是一个道理。铜矿官采,只能说沛国需要铜料,民间不能供给,官采更方便而已。比如如今栾城人铸铁不用木炭,喜用当地土煤。现在,曝露地面的土煤已经所存无几,煤价日贵,栾城人便屡屡劝说城守,希望恢复土煤矿井。只是城守觉得划不来,不愿意开矿罢了。为何?土煤价贱,一旦官采,必然招致府库亏空。如果不是必须,就没必要官采。不用土煤,栾城人也能使用木炭铸铁。那么沛国也可能是这中情况,此国缺铜,而铜料无物可替,除开官采毫无办法。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