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1章诺门罕战役_抗战之红色军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族了!

  1938年3月31日,《中日停战协定》签订之后,日本军队并没有赖在中国土地上不走,而是很爽快地将华北方面军、华东方面军第4军撤回到了“伪满州国”境内;而盘据在台湾的华南方面军近50万大军(约10万被俘),也大部撤回了日本本土,在台湾只留下了一个军的兵力。此外,日军被国防军俘虏的30万士兵也陆陆续续坐船回到了日本。

  这场历史上曾经打到1945年的中日战争,在平行时空更像是一次战争预演,日本方面,除了付出一些钱财和近10万左右牺牲的士兵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损失。

  事实上,日本在这场不到一年的短暂交战中,所获得的要远远大于失去的(战败了,但中国并没有乘胜追击)的东西。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磨炼了军队,提升和改善了战术,在与国防军的钢铁碰撞中,知道了他们的战车不行,火炮不行,战机不行。

  日本人向来是服从于强者的,同时日本人也是特别善于学习的。在中国的战事失利,虽然在对国民的宣传上,天皇、内阁及陆军部、海军部的大佬们,都承认自己犯了错误,错估了支那的实力,所以遭到了“挫折”,但更多的言论却在说他们从这次战争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虽然日本也算先进队伍中的一分子,但先进中还有更先进,因此,日本要奋起直追。

  奋起直追,怎么追?当然是加快新武器新装备的研发,尽快将大日本皇军武装起来。

  日本谈判代表团回国之后,被当成英雄一般接待。

  外相广田弘毅作为“正代表”向天皇及内阁详细汇报了中国的政治情况,认为中国即将更换领导人,而武爱华肯定是最有力的竞争者。他建议日本改善与武爱华和国防军的关系。

  而“军事代表”石原莞尔的成就似乎最大,没花多少钱就将俘虏带了回来,还摸清了武爱华的态度。日本这一代内阁,向来以征服中国为目标,因此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是很深的,于是,他们基本上也就相信了武爱华的态度,认为武爱华可以成为日本的“朋友”。石原莞尔的预言在几个月后得到了验证,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全面摸准了武爱华的“脉搏”,武爱华竟然同意向日本出售先进的火炮、坦克与战机!

  武爱华同意向日本出售先进的武器,让日军一些将领又开始幻想拿着这些武器后是否再与中国打一仗,石原莞尔立即制止了这种“无知”的想法:你们真的把武爱华和国防军当成傻子了?别人敢于卖给你先进的武器,至少别人手上还握有更先进的东西,或更多这样的武器!

  也是哦,这可是杀人利器呢。别人敢卖给你,就说明别人不怕你呢。慢慢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