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卷五 崛起之机 319章 闽粤奇迹1_抗战之红色军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式推动着这位新总统的事业。

  这三人在当选各自部门的首长之后,并不急于拿出什么计划、方案,而是待部门人员配齐之后,除留下守大门的人员外,将所属建设部、交通部、海关总署的各类官员,全部拉到闽粤两地。白天进行考察,晚上挑灯讨论。

  梁漱溟在历史上就是一个较真的人,否则也不会与太祖当面发生分歧。他信奉的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要让建设部的人懂得如何建设,不是嘴上说说,而是要见行动。那么,如何见之于行动呢?闽粤两地的建设成就至少是一个极好的标杆。

  而交通部的道理也是一样,张澜,从反抗满清开始,就致力于民族独立与解放事业,可以说奔波了半生,与梁漱溟一样,他在闽粤也找到了自己的依托和归宿。什么主义、主张,都不如闽粤的现实震撼人心。

  海关的工作,也许与闽粤两省关系不大,但闽粤两省的海关管理,同样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特别是闽粤两省港口,每天巨额的进出货物,预示着未来中国的海关,肯定是一个很忙碌的工作部门。

  更有甚者,这三人不但将自己的人马拉到了闽粤两省,还鼓动游说工业部长黄炎培,农业部长晏阳初,教育部长傅斯年,文化部长胡适等人拉起人马去闽粤两省考察。

  只不过,这四人稍为要矜持一些,他们拉了一半人马去闽粤两省,而留下了一半人马守在衙门。至于部门工作规划,自然只有等考察的人回来之后再写了。

  数百人的考察历时了近两月,众人的共同感受是,如果说闽粤是世外桃园可能有些夸张,但闽粤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却深深地震撼了这些知识界人士。

  进入一个地方,最先感受到的是道路交通。

  闽省的公路建设起步于1935年6月,独立支队控制龙岩之后。那时,武爱华就不认为自己的部队可以被什么人消灭了,在举行经济建设项目的同时,道路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道路不通,经济自然无法兴盛。

  由于当时武爱华只控制了闽西及闽北部分地区,而这些地区山高林密,交通建设困难极为巨大。但武爱华很快就启动了“m计划”,源源不断的各国货币换来了大量建设物资,钢筋、水泥、机械,可以说要什么就有什么。

  有了钱,建设标准当然得提高。因此,武爱华将整个闽西县与县之间的公路,完全按照后世标准的二级公路进行建设,路面全部铺上水泥,遇到地质情况不稳定的地方,一律打洞架桥;对于因修建公路遭到破坏的环境,武爱华要求在公路建好时,要补上植被,其费用并入道路预算之内。

  在后世,有句话叫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叫问题。这句话用在这个时代,具有更大的威力!民众本就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