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7章 真假难辨_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士生满地走,本科生不如狗的年代。这个年代的大学生是真正的天子骄子,而且还是最高学府即将毕业的学生。

  何平想想也知道京大的态度,所以他没有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学校方面。

  “何老师,齐东强马上就要进部委工作了,我怕学校可能会把这件事给压下来。”刘军把他了解到的情况告诉何平。

  这也是何平最担心的情况,看来这个齐东强平日在京大的表现也算优异,要不然也不会一毕业就进入部委工作。

  “现在部委急需精通外语的人才,所以我们学校英语系的很多学生都是毕了业直接进入部委工作的。”刘军解释了一句。

  原来如此。

  “你们俩知道以往学校发生这种事情都是怎么处理的吗?”何平问两人。

  林言之有些犹豫,“何老师,这几年嗡嗡嗡遗留的问题很多。在我们学校这种事并不鲜见,一般都是学校出面帮助学生斡旋的。”

  “也就是说,学校还是会偏袒自己学生了?”何平直言不讳道。

  林言之有些尴尬的点点头。

  何平紧皱眉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真不好办了,京大毕竟是部级单位,真想把这件事压下去,自己还真不一定搅的动这摊水。

  实在不行只能想点不上台面的招了,但何平本心不想这样做。

  就在何平头疼的时候,刘军出言道:“何老师,其实这件事不难办。”

  “什么意思?”

  “前年,也就是80年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为期三个月的选举。为的是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会机构选出一个议事和监事机构,类似于国家的‘立法’机构。

  这个机构叫‘常代会’,是按照每系每年级一个名额的原则产生代表,我们京大二十多个系,四个年级招齐大致有百名代表。在这其中我们选出了9名委员设立了‘执行委员会’。

  经过两年的运作,我们学生会常代会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独立的体系,在学校的学生中也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如果我们可以把这件事给常代会的同学们沟通一下的话,我相信很多同学都是愿意出一份力的。”

  刘军的一番介绍让何平眼前一亮,但随即他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你们常代会是如何成立的?这里面学校应该也参与了吧?”

  “那当然了,当时是学校马世江高官带着总务处的谢庆老师和教育处的王学振老师一起帮着我们完善选举工作的。”

  听到最后两个名字,何平的心底一沉。

  “何老师,你觉得这个方法行不通吗?”刘军见他面色沉重,问道。

  “常代会到底是学生会机构,受学校影响还是太大。”何平不放心的说道。

  旁边的林言之劝道:“何老师,我觉得还是可以试一下的。我们水木、京大学生会机构的权利还是比较大的,对学校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林言之的话让何平一愣,是啊!自己好像搞错了一件事。

  现在是八十年代,不是二十一世纪。

  俗话说物极必反,经历了十年的压抑,国内的风气,尤其是文化界的风气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大胆和开放,很多后世匪夷所思的事情都发生在这个时候。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