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八章 死心塌地_贞观泥石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可是吧,要安宁县的盐与如今益宁城的精盐一样细、白、纯,真办不到。”

  爨道遂浑身泛起无力感。

  他至今没想明白,昆州市面上的盐,是怎么做到如此纯净的?

  爨志远举着茶杯,掩饰着自己尴尬的笑容。

  好嘛,转了一圈,问题的根源出在自己身上。

  “恰好本刺史知道那么一点解决制盐的办法。”

  三名县令的目光闪电般射到爨志远身上。

  爨志远嘿嘿一笑:“只要请了大都督府长史麾下的人去指点一番即可。”

  柴令武现在对盐并不看重。

  唐兴县那头,如今也不归他管了不是?

  自然,将制盐之法外传,他也不在乎了。

  爨道遂想了一下,前后对照,便明白当初是怎么回事了。

  亏得彻底归唐了呀,否则,安宁盐矿只能永远喝点汤,连骨头都没得啃。

  “多谢刺史指点!下官这就去求长史!”爨道遂瞬间起身。

  爨志远很满意爨道遂态度的转变,轻轻敲着桌面:“其实,安宁县一直是捧着金碗要饭。”

  爨道遂赶紧坐下,叉手赔礼:“下官鲁莽了,请使君指点迷津!”

  爨志远就着茶水,在桌上简略地画着安宁县地图。

  “看看,安宁县境内三条断裂断,有点影响民生是不是?可是,本官告诉你,八街旁边这条断裂带,蕴藏着丰厚到足以开采千年的铁矿呢?”

  牛是柴令武吹出来的,爨志远选择了无条件信件。

  也不算吹牛,后世报导了嘛,5200亿吨的储量。

  当然,开采难度大不大、深度如何、铁矿石品味如何、含硫量多少,柴令武就不知道了。

  爨道遂眼睛瞪得老大。

  铁矿的存在,爨道遂身为父母官、首领,多少是知道的。

  不过,民间小规模的开采,他们也懒得去管。

  哪知道竟蕴藏海量的财富!

  刺史没说错,真是捧着金碗要饭呐!

  不仅爨道遂,益宁县令、螺山县令都围了过来。

  “当然,这只是大都督府长史的话,具体位置什么的,还需要你找经验丰富的寻矿师探寻。”爨志远撇了撇嘴。“对了,柴长史、武功县伯说了,安宁县是不是还有个叫禄脿的山地?那里的微酸土质,适合种大叶茶,他叫你们先种个一百亩左右,明年采摘时节他会亲临指点。”

  三名县令面面相觑。

  茶叶这东西,在大唐的待遇比较尴尬,果酒、酴醾、桑落酒这些低度酒占据了饮品中最重要的席位,几乎没有多少茶的空间,茶汤的地位很低。

  不信翻翻唐诗,与酒有关的占多少,与茶有关的占多少。

  种大叶茶容易,要是销不出去,可是会被禄脿的百姓骂死。

  爨志远翻了个白眼:“柴县伯是什么人?即便抛了官身,那也是谯国公与平阳昭公主之后,对,就是娘子军!人家的烧春卖成啥样了?别说你没喝过!”

  “长史说了,要是卖不出去,他全包!”

  称呼乱得一塌糊涂,这就是新归之地的特色,大家不习惯规范的叫法,还在慢慢适应中。

  爨道遂的眼神抑不住的兴奋,对爨志远恭恭敬敬地叉手。

  不管旁人如何,他与安宁县,对大唐、对昆州大都督府、对昆州刺史,绝对是死心塌地!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