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九章 求知阁_贞观泥石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破贵族垄断教育的人,是平民教育的先驱。

  这一点,是无法逾越的大山。

  三千弟子,这个柴令武倒是有脸比一比,李不悔的培训班再开几年,学员总数也应该差不多了。

  柴令武寻了纸笔,两张馆阁体的“求知阁”大字新鲜出炉。

  “仇博士,你找人来装裱一下,挂门头上。章程你来书写,简明扼要一点。”

  仇洱咧开嘴笑了。

  书写章程,就让他与有荣焉。

  求知阁的开阁,就在一个普通的晴天,安静得不起涟漪。

  章程贴在阁外的墙上,仇洱一手正楷写得极为工整,格外地醒目。

  第一条:求知阁不限身份,只要入阁时在盆里洗干净手,即便是初到姑苏的伍员亦无妨;

  第二条:爱护书籍,不可蓄意损伤,否则将不许再入求知阁;

  第三条:禁带火烛、火种入内,禁止喧哗。

  总共就三条,简单明了,却让学生们炸开了锅。

  二三条好说,第一条是什么意思?

  伍员,就是大名鼎鼎的伍子胥,他落难姑苏时,以乞讨为生,直到遇上公子光才有机会施展才华。

  时至今日,苏州的叫花子,依旧尊伍员为乞丐头。

  也就是说,堂堂县学学生,极可能与乞儿为伍?

  丢不起这人!

  仇洱听到学生们的意见,嗤之以鼻:“搞清楚,这求知阁不是县学应有之物,是明府一力建造、开支、选书,准你们入内已经是开恩了。怎么地,觉得你们高人一等?”

  “即便是乞儿,只要他愿意读书,明府就准他进去,这是何等胸襟!看看你们,一个个的,半瓶子醋,拼命晃荡,觉得自个儿能耐到不行了,目无余子了。”

  “明府是什么出身?国子监博士!这等有大学问之人,尚且不小觑乞儿,你们算个什么玩意儿?”

  “真有乞儿进入,你们看不下去,可以走吧!说得好像谁求你们去求知阁似的。”

  学生们面红耳赤。

  是啊,都是白看书,怎么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了呢?

  学生们规规矩矩地向仇洱行礼:“学生错了。”

  开阁的第一天,仇洱当起了守藏人。

  这是个了不起的位置,大名鼎鼎的老子,可不就是守藏吏(图书管理员)出身么?

  按史部、子部、集部、诗部、儒部、易部、艺部、医部、从部、佛部、道部分门别类摆放的数千书籍,引得学生们如痴如醉。

  门外一个青年一身布衣,手上脚上还残留有泥巴块,探头探脑地打量着求知阁。

  仇洱挑了挑罗汉眉:“去盆里洗干净手,用布巾擦干,自己去找书看。记得爱惜一点。”

  青年有些局促不安,有些自惭形秽。

  从外头踱来的柴令武笑道:“凭劳作养活自己,纵然辛苦,却无愧天地,有何可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意他人眼光干嘛?”

  青年镇静下来,对柴令武叉手:“史贞希谢过明府指点。”

  这个名字很有画面感的青年进求知阁,洗手,然后在史部,挑了一本臧荣绪著的《晋书》,寻了个靠窗的凳子,细细翻看。

  此时的《晋书》有二十多个版本,连大名鼎鼎的谢灵运都写了一本。

  后世列入二十四史的《晋书》,由房玄龄等人编撰,还未完善,也是以臧荣绪的为蓝本进行修订增补的。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