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九章 眼熟_贞观泥石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远!

  你一个官宦子弟,再难能与寒士比?

  补贴之事,惠而不费,一点小钱就办到了,国子监的贤名却能远扬了。

  当然,国子监的祭酒、司业,对这笔收益完全有可以自主分配的权力,没有任何隐患的权力。

  那么,至少在不过分贪心的人眼里,就无需损害朝廷正常分配给国子监的利益了。

  于志宁与盖文达颔首带笑。

  看来,这个柴令武也不是传说中只会搞事的人嘛,你看看这一手,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哪一方都得到了实惠,国子监还能落个好名声。

  祭酒、司业收到这笔钱,时不时安排给国子监官吏们来上一笔炭费、冰费,人心可不就收拢过来了么?

  给福利的时候,上官多分一点,不正常么?

  有了共同利益,国子监上层一派和谐景象,大家的笑容都带上了三分真诚。

  以后,再有什么分歧,也是内部矛盾了嘛,要尽量缓和些。

  有这桩好事打底,柴令武要带着书学监生们去做事也容易得很,一个招呼就行了。

  于是,三百免费劳力,被柴令武拉去柴家庄呆三天,寄宿各庄户家,与忙碌的庄户们同膳食、共劳作,洗一洗他们的脑子,美其名曰“劳动改造”。

  一开始,搬石块、铲草根,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

  石块越来越沉重,磨破皮、刮破手、坠酸胳膊;草根如虬,盘根错节,用尽全身力气不能撬起一团杂草。

  这就是河畔常见的景象,杂草因为水分充足,长得都异常的茂盛,根系也特别发达。

  一年生的杂草当然好铲除,可多年反复生长,草根反反复复堆积、缠绕,那就让人头疼了。

  柴令武看着这群免费劳工,嘿嘿冷笑:“么么,就这点活都干不动了,要是以后得靠劳作吃饭、不许抄书,你们是不是得上街,一手拿碗、一手棍子,散花乐走起?”

  隋唐、五代时期的散花乐,就是后面莲花落的前身,最早是僧侣募化时所唱的宣传佛教教义的警世歌曲,后成为民间艺术……与乞讨唱腔。

  民间另外流传有一种说法,莲花落起源于求乞讨要饭(昆曲《绣襦记》中的郑元和始创莲花落)。

  柴令武说的,肯定是指乞讨的唱腔。

  年轻人受不得激,一个个拼命地撑了起来。

  最卖力那个监生,柴令武记得叫罗忠戌。

  这个名字,不唱歌可惜了。

  “怎么我总看你面熟?”柴令武终于忍不住发问。

  罗忠戌擦了把脸上的汗,露出朴实的面容:“家父是米川县令。”

  柴令武一拍额头。

  想起来了,因为守城之战,罗大宣得封米川县子,准一子入国子监。

  看罗忠戌的年纪,应该是家中幼子。

  故人之后,必要时,柴令武会提携一下。

  呃,这话说得真有意思,柴令武的年龄才比罗忠戌大几岁啊。

  他家这字辈,也挺有意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