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8章 何去何从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主官兼军政的权力。相应的,军队只剩下了作战的功能,其余职能几乎全部消失了。

  最典型的如三衙,每司置吏三十九人,掌管天下兵马。这一百多属吏,管理天下禁军事务,实际每日里仅仅是传递文书,已经忙不过来。真正的军队管理,其实没有。下面的禁军各部,只设统兵官,一切事务都由统兵官负责。他们往往辟置子弟亲信,管理军中事务,称为机宜、机要。

  军队首先是政治机构,其次是暴力机构。宋朝恰恰是把军队的政治性完全剥离了,军队完全成为暴力机构,所谓天子之爪牙。政治性剥离,军队的组织非常成问题,指挥系统更是一塌糊涂。

  杜中宵的军改,说到底是在军队中重建政治组织。军队的管理与建设,依靠制度,而不再依靠各级统兵官。与此对应,统兵官的权力被极大限制,仅仅成为整个组织结构中的一员。

  河曲路之战后,全军整训。现在看来,皇帝和军队并没有接受杜中宵改革军队的想法,而只是对原来的禁军进行有限的调整。最主要的,是刀枪换成枪炮,军队的总体格局没变。

  现在想来,最重的原因应该还是在皇帝身上。赵祯虽然想军队强大,但更在意军权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显然在他的眼里,军权应该掌握在皇帝的手里。而控制军权的方法,赵祯选择了旧的制度。

  作为枢密使,没有皇帝支持,狄青怎么可能把全军整训变成这个样子?在杜中宵眼里,整训后的禁军与自己的河曲路大军,几乎没有相同的地方。

  叹了口气,杜中宵站起身,在官厅里慢慢踱步。韩琦进占兴庆府,最尴尬的就是狄青。本来他带的军队最多,路线最短,是进攻党项的主力。结果最后党项灭了,还没有攻下灵州。面对这个结果,朝臣会怎么看?韩琦带着河曲路旧将赵滋,远奔三千里,还抢在前头占领党项都城。党项灭了,军队到底应该怎么改的争论,只怕就要开始了。

  这场改革,自己要扮演一个什么角色,是个尴尬的问题。营田厢军是自己一手带起来,所有官员自己选出来,带着鲜明的个人色彩,从而受到猜忌。接下来的改革,到底要不要怎己参与,杜中宵可是拿不准。即使要自己参与,以什么样的形式,参与到哪个地步,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自己不参与,看现在狄青所部的样子,实在问题大得很。自己参与,又该怎么做呢?

  朝中大事,应该报两府的同时,文书要送御史台。等不了多久,叶项进来,把韩琦的报捷文书抄送了过来,交给杜中宵,告辞出去。

  杜中宵坐回案后,看报捷文书。原来是党项内部发生纷争,先是李守贵杀太后和宝保吃多已,接着没藏讹庞乘机要剪除李守贵。掌兵的咩布太尉则抢了谅祚,带兵出城,把兴庆府留给了韩琦。韩琦带兵入城后,已经与咩布太尉取了得联系,他答应带兵投降。

  把文书放下,杜中宵轻轻出了一口气。既然咩布太尉答应投降,党项战争就已经结束了。只要抓了谅祚,其余的党项将领还打什么。虽然这九年多来,谅祚一直都是没藏讹庞的傀儡,但他是元昊的血肉之亲,其余党项将领还是认他这个国主的。

  韩琦的运气很好,恰好在兴庆府的静州附近,恰好咩布决定投降,这功劳就是拱手送来的。取了兴庆府后,剩下的灵州和横山都不重要了,只是什么时候收复而已。

  党项灭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杜中宵不知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