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章 如何治理?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股力量。

  文彦博道:“依中丞看来,叶县升为州,应该怎样治理才好?除了开封府,天下还真没有治理这种地方的经验。万事开头难,要想治好叶县,应该想个办法才是。”

  杜中宵道:“治好地方,自然还是依靠地方的力量。现在朝廷管治地方,除了军队外,无非是派到地方的官员,地方的公吏,加上摊派百姓的差役。以前地方没钱,许多公吏实际也是差役,特别是县里更是如此。叶县与其他地方不一样,钱粮广有,只看能不能收上来而已。在下以为,要治好叶县,不能跟其他地方一样,要从制度上让地方有钱。地方有钱可以雇佣公吏,可以役使百姓,配合官员,才能治好。”

  刘沆道:“中丞意欲如何,不妨明说。”

  杜中宵拱手:“相公,治理地方,说到底是让百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又不违反法令。以前百姓种地,想的无非是钱粮多收,轻徭薄赋。但在工厂里,最少要分两种人。一是工厂主,他们用钱开了工厂,就是要赚钱的。想的无非多卖货物,货物成本低,卖价高,能赚更多的钱。还有做工的工人,他们是拿着薪资做活,想的就是出更少的力,拿更多的钱。这是不同的,朝廷必须要分清楚。”

  资本家和工厂,其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再加上与官府的关系,杜中宵不可能说得太明白。一是自己的水平问题,再一个是现在的官员理解,都搞不清楚其中的关系。

  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所说的典型的资本家,当然也没有典型的工人群体。他们的出现,是随着工业化开始,对资本家来说,开工厂可以赚更多的钱。对于工人来说,到工厂里做活,比种地强得多。宋朝并不限制人口流动,只要赚钱,自然有人不做农民做工人。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开放自由的时代。朝廷和官员沿续五代以来的作风,一点一点放开人身限制,出台法律法规向雇佣化发展。民间百姓习惯了管治较少的生活,慢慢建立起对官府的信心,发生矛盾喜欢打官司。资本和工人,都有较大的空间,可以投入到工厂中。

  文彦博道:“叶县钱粮不缺,除了朝廷税赋,自然可以收钱粮,以养官员公吏。中丞所说,除了在叶县增派官员,还要多雇公吏,事事都管?”

  杜中宵道:“当然不能够事事都管,但重要的事情,朝廷要管起来。在下以为,似叶县这种钱粮不缺的地方,官吏应该成体系。朝廷派流官掌地方之权,依官员之命,吏员治理地方。本地百姓依户籍,为差役随吏员办事。官、吏、差各司其职,形成一个整体。”

  除了军队,官、吏、差是治理地方的人,不过以前没有细分,只是大致分开。在座的官员大多在地方为官多年,对杜中宵说的并不难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