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章 当要大变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员能否审理?”

  杜中宵道:“只要用心,无非是多用些时间罢了,他们自会想办法。对于叶县具体的案子,御史台不必过多倾注精力,而要想想其他的事情。”

  侍御史吴中复道:“不知中丞所说是何意?叶县的事,看来就是人户增多,至生凶案。”

  杜中宵摇了摇头:“哪里那样简单。两件事,一是叶县为什么发生这么多案子,县衙里知道的却不多。再一个,随着铁监发展,依托铁监的工厂必然也会增多,要怎么管理。”

  赵抃道:“下官以为,从这些年柏亭监看来,工厂不能跟以前的场务一样管理。现在的工厂,赚钱实在太多,产的东西太多,不是以前的场务可比。而且聚集一处,工厂麋集,应该想个办法。”

  杜中宵道:“对,赵殿院说的有道理。现在的工厂,是以前所没有的,而且对地方作用巨大,必须要想出管理的办法,不然以后事端无穷。叶县地方不靖,一是人户众多,再一个工厂众多。现在理出来的案子,抓起来的豪强,还多是针对各市场的,未涉及工厂。如果查工厂的事情,只怕案子更多。”

  郭申锡听了皱眉:“中丞此话,是何意思?”

  杜中宵道:“现在的工厂,大多是生产跟铁相关的货物。而且机器无情,事情难道少了?只是做事的人,和工厂的员外,出了事情大多私了。有的员外过于强势,做事的人纵然不满意,也只能隐忍不言。”

  郭申锡道:“依中丞所说,难道工厂里还有许多案子?”

  杜中宵道:“难道少了?比照铁监就可以看出来,一年有多少伤残之事?不过铁监是官府,出了事情总会给补偿,争端较少。外面的工厂却不同,各个员外岂会那么好心?这些事情,以后都要想出办法来管,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另外,现在民间的工厂,大多偷漏税赋,也要想办法去征收。”

  一提税赋钱粮,众人立即有了精神,监察御史吕景初道:“依中丞所说,叶县漏的税赋多吗?”

  杜中宵道:“多不多我说不好,不地民间的工厂,大多都不交税。只要在卖货时,运到各货场、车站之类的地方,才会收过税。那样的地方,仅收这些,才有多少钱?”

  郭申锡道:“本朝收商税,向来以过税为主,除非店铺,不收住税。”

  杜中宵道:“那工厂是似店铺呢,还是似农户呢?他们生产货物,若是不从铁路走,不进货场,还不能收税了?叶县的澧水,不过是一条不大的河,现在河上船舶如织,不知有多少。”

  郭申锡一时不语,过了一会,才道:“中丞如此说,叶县那里要大变?”

  杜中宵点头:“不错,是要大变。此事我会上奏章,向圣上禀报这些日子的见闻。如何改变,你们各自回去,都想一想。我们集思广议,想个办法出来。”

  听杜中宵这么说,大家心中有数。想来此次杜中宵上的奏章不简单,很可能引起一场朝臣争论。御史台的官员早做准备,在争论中,能够抢得先机。

  与其他衙门相比,衙史台除了日常事务,相对比较松散。各位御史的独立性较高,如何上奏,不必知会御史中丞。而日常事务都是程式化的,中丞吩咐的事情不多。这种以集体形式,集中讨论一件事情以前很少发生。杜中宵此次,是真地想对铁监动大手术了。

  做官十几年,杜中宵对这个时代有了自己的认识,根据现实的情况,是要大变了。外部已经没有了威胁,现在最重要的,是内部改革。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