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1章 大不一样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越资升迁。到了炮营一看,这样的做个炮手都不合格,怪不得炮营里多是使臣效用。”

  杜中宵道:“营田厢军的规矩,凡是使臣效用,必有一技之长。凡是军官,必能统兵,能够指挥作战。不能如此,军功再大,也不能去统兵。”

  石全彬听了,奇道:“那么与敌作战时,有士卒分外勇猛,立下大功怎么办?”

  杜中宵道:“有功就记功,优与酬奖。有一技之长,或是统兵之能,说提起来做军官。实在做不了军官的勇猛之士,那也没办法,只能做效用了。军功记在那里,不会亏待就是。”

  石全彬想了想,道:“军中以功而升迁,是劝军第一要务,不如此不能激发士气,让士卒死战。提举如此做,到了战时谁还会奋通争先?”

  杜中宵道:“团练,军队战时最重要的,是打胜仗。军官的军功,是打仗胜不胜,胜了再论功之大小。有不可胜而又不得不打之战,同样要先看功过。如果是指挥错误,追究指挥官的责任,其次再来论下级的功过。如果是情报不对,被敌设伏,那就要追究情报怎么错了。打仗,胜负第一,功过第二,这一点是不能马虎的。奋勇争先是士卒和使臣效用的事,班以上的统兵官与此无关。军中士气低,哪怕不打仗班一级的军官就有过错,更何况是战时呢?”

  石全彬点了点头,不好说什么,觉得自己与杜中宵的观念相差太大。以首级记功,以军功升迁,是军队长久以来的传统。说起强军,人人称赞秦灭六国之军,就是看首级记功的,以功给爵禄。怎么听杜中宵的意思,阵前杀敌再多,依然还是士卒,军官根本就是这样看的呢?

  其实以首级记功,且不说是不是秦军的全貌,最少这个时代已经不符合战争实际了。禁军在西北都觉得不合理,开始试行首级不算一人军功,进行一定改革了。

  战争的直接目的不是杀敌,而是取得胜利,杀敌只是取胜的一种手段。以首级为记功手段,让士卒上阵以杀敌为目标,经常会忘记了自己的任务是打胜仗的。整支军队,军心士气和风格都会受到影响。

  说了这几日的感想,虽然与杜中宵有些想法不同,石全彬还是赞叹不已。如此的炮兵,必须要有专门的学校,不然根本培养不出合格的军人。由于识字率太低,教育不普及,军中是从基础教育做起,达不到后世教育普及后经过训练就能选出炮兵的程度。军人是这样的要求,学校就是必需。

  喝了一会茶,石全彬道:“官家和两府相公,最看重的就是这里的炮兵,是以我特意用心,在军营多待了几日。明日歇一天,到四处走走,看看提举治下的风土人情。后天便到骑兵营去,观一观骑兵。提举的营田厢军,就数炮兵和骑兵最金贵,吃得好,钱粮足,使臣效用也多。”

  杜中宵道:“团练随自己的心意,我安排骑兵准备就是了。对了,明日歇息,是团练一个人,还是要人作陪?这几日我也没有什么事,可以陪着团练四处看看。”

  石全彬道:“不必了,我自己四处走走就好。提举治下政通人和,还怕不舒心吗?”

  杜中宵笑了笑:“如此,团练尽兴好了,若有需要,尽管知会我一声。。”

  石全彬转过话头,问杜中宵道:“听说骑兵之主,是常年随在提举身边的家仆?”

  杜中宵道:“是我的一个随从。在亳州时见到,因他身材高大,与人放对,等闲几人近不了身,便一直带在身边。他虽跟着我,不过没有身契,去留随意,算不得家仆。”

  石全彬点头:“原来如此,看来是提举爱才,见他勇猛,不忍埋没。这个人,有什么特异之处,就做了骑兵之主?依提举的话,营田厢军非有统兵之才,是做不了军官的。”

  杜中宵道:“他也一样是从学校学出来,从最底层演练,事事做得好,才升上来的。当然,一样学得好,因为跟我太久,必然有些好处。不过最主要靠他自己,骑兵的事,军中确实没人比得过他就是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