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4章 做大事情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难以赚钱。发展地方,处处都要钱,衙门手里有了钱,才能做事情。有了唐龙镇这里,火山军的钱就用不完,什么都好做。我来做知军一年余,建了个营田务,产的粮食足够军民食用。治下人户,从三千到七千余户,这都是拿钱堆出来的。现在你看火山军,道路平整,集市繁荣,百姓乐业,这都是用唐龙镇的钱堆出来的!”

  杜循想了想,摇摇头:“罢了,我不知道你官场上的事,也劝不了你。你做你的官,我把家里照看好就是了。——对了,今日中午遇到一个游员外,说是蜀地的砂糖商人。他倒是问我,要不要做些砂糖生意。糖是好物,人人都喜欢,只是长途贩运,风险不小。”

  一边的罗景道:“可不是吗,经商有风险,做事需谨慎。你看那些西域胡商,乳香暴跌之前,人人腰缠万贯。遇上一次风波,就只能去给别人当小厮了。”

  杜循点头:“是这么个道理。我们虽然是殷实人家,却从来不做有风险的生意。家里的酒楼,卖的是自家酿的酒,庄园种的是庄稼,都是踏实产业。”

  说到这里,杜循转身对杜中宵道:“大郎,不过那个游员外,又提起说你让他们建榨糖作坊,说是赚钱的路子。问我有没有兴趣,到他们那里走一遭,看看这能不能赚到钱。”

  杜中宵道:“这确实是赚钱的路子,而且是赚大钱的路子。绢帛、糖、茶,都是大宗货物,大宗货物才能赚大钱,这个道理是没错的。现在市面上,有大茶商,却很少听说有大糖商。除了唐龙镇这里,其他地方哪里见过贩糖的大员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川蜀地区,甘蔗都是小户种植,自己榨糖。每家都有不同的方子,榨出来的糖各式各样,价钱五花八门,收购都是件难事。而甘蔗这种作物,据我所知,最利于大规模种植,种的越多越好管理。榨糖也是一样,作坊越大,榨出来的糖越多,成本也就越低。而且大场榨出来的糖都一样,好定价,好贩卖。”

  杜循道:“我也问了游员外,他们现在贩到这里的糖,在川蜀那里都是最便宜的。至名贵者,如遂宁糖霜,价格又高,产量又少,并没有人向这里贩运。”

  杜中宵曾经多次跟砂糖商人交谈,知道现在蔗糖产业发展还有限,没有大规模地商业化。主要产品如糖霜,就是冰糖,砂糖是不入流的。与茶相比,此时的糖还带有奢侈品的特征,在社会上没有大规模的普及,也不是日常必需品。唐龙镇里的砂糖商人,在他们本地,属于边缘人群,收买的都是其他商人不愿收购的品类。不过钻了北方庞大市场的空子,生意一下子做大。

  因为糖不是必需品,种甘蔗的人最想制做的,是糖霜这一类,可以做零食吃的。而可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