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4章 接驾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充饥。等上几日,契丹人没有粮草补充,士气必然低落,那时进攻,更容易些。”

  赵祯道:“此次姚守信一同前来,其拱圣军中大炮不少,可以前线使用。还有,制出来的无敌霹雳车也大多都带了过来,进攻时,可以省不少力气。”

  杜中宵道:“臣以已经被霹雳车先行,到武清去了。今明两日,姚守信也可以带兵去武清。陛下当先去幽州走一遭,安抚民心。此次契丹南来,幽州遭创最重,民间非常凄惨。依臣估计,仅仅减免赋税是不够的,还需要朝廷救济。如若不然,今年春耕只怕都没有办法。”

  赵祯点了点头:“如此也好。幽州百姓一百余年不在朝廷治下,其情可悯。可由朝廷出钱,从河北路收买种子,贷给百姓就是。免其一年赋税,也足够了。”

  幽州的地理气候,与河北路相差不多,种子可以由河北路供给。这一场大胜,对宋朝的意义格外重要,花这些钱,朝廷不算什么。灭了契丹主力,收了燕云十六州,宋朝须要尽快收拾残局。

  此次幽州之战,后果不仅仅是消灭了契丹主力,整个契丹都受到影响。四十多万部族大军,阴山以东的草原部落丁壮被抽调一空。四十万签军,幽州、云州、平州甚至中京道和东京道的几个州的丁壮也全部抽空了。缺了这些丁壮,接下来的几年,甚至是数十年,这些地方的生产和生活都受到影响。

  随着契丹败局已定,有数万签军向宋军投降。但大部分签军,都已经由于劳役过重,加上一直食短缺,失去了生命。幽州地区接下来的几年,会非常困难。

  赵祯来,刚好用皇帝的名义,向幽州提供一些帮助,颁行一些优惠政策。不只是收拢民心,这些地方也确实需要帮助,不然会非常凋弊。

  聊过了幽州的事情,赵祯道:“时间还早,我们去指挥的地方,看看你们最后一战怎么打。”

  到了赵滋的官厅,赵滋急忙上前行礼。落座之后,上了茶来。赵祯吩咐把韩琦、宋庠、富弼、李复圭和李璋等人叫来,一起商量战事。

  众人到了之后,赵滋命士卒把巨幅地图挂起来。道:“现在武清地区,契丹一共有兵马约四十一万人,其中签军十八万人。这是他们最后的兵力了,外面已无援军。我们的那里的军队,南边是武松和刘涣的十万人,马怀德和李惟贤的十万人。北边是贾逵和景泰的十万人,还有刘兼济和窦舜卿的十万人。一共四十万大军,分为南北两部。在武清城中,是张岊的四万五千人。另有龙卫军五万人,在雄州,随时可以到武清。我们能够骑战的,若再加上新到的拱圣军三万人,共有五十余万。”

  赵祯道:“以五十万人对四十万人,两军其实相差不多。”

  杜中宵道:“陛下,人数是这样,战力可不是如此。契丹的四十万大军,十八万签军,实际上是不能作战的。便如我军,还有二十余万运粮的兵马,并没有计入。契丹的游牧骑兵虽有二十余万人,却多是被打败过的,士气已不如前。自从被围,契丹多次突围,没有一次成功。到了现在,契丹人连突围的勇气都没有,只是在那里死挨日子罢了。”

  韩琦道:“若不算签军,我们倒是以五十万对二十余万,占据绝对优势。”

  杜中宵点头:“不错,本朝兵马绝对优势。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契丹兵马都集中一处,军营连绵在一起,没有分开驻扎。想要各个击破,没有什么机会。当然,四十万人挤在一起,契丹人指挥不灵。他们就是在那里,等着我们攻而已,没了战意。”

  宋庠道:“此战本朝占绝对优势,灭契丹大军当无问题。不知要如何进攻?”

  赵滋指着地图道:“本来我们欲以北方二十万大军,配合龙卫军,一直向南压迫。南边的二十万大军摆开阵势,不让契丹人逃亡。拱圣军来了之后,多了许多火炮。现在预备用火炮,各路齐进,把契丹人压缩到南北两三里宽的地方,而后用炮轰击。”

  众人听了点头。特别是对赵祯、韩琦和宋庠这几个对战争不熟的人来说,火炮可比人可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