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7章 前路艰难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这个时候。

  几个人说了几句闲话,话题又回到了军改上来。

  韩琦道:“朝廷枢密院和三衙分为军令军政,我想得通,不可由一个衙门掌军权。可以军中太尉要分为各军,大致整齐,却不知为什么。作战时各种情况都有,一军五万人,并不会时时合适。”

  杜中宵摇了摇头:“一军五万人,当然不合适。对付党项和契丹这种大国,一军五万,基本还合实际。许多小势力,打起来根本用不了这么多人,怎么合适?”

  韩琦道:“可现在全军整训,圣上就是以一军五万为准,如此安排。”

  “因为现在,整训的目的就是数年之后与契丹作战,如此整训就简单了许多。确切地说,一军实际上就是一路,人数再多,主帅指挥不过来。一军五万人,是按照最大规模算的。其实真正做战的时候,一军是一万人也好,三五万人也好,并没有差别。”

  一边的包拯听了,问道:“可在河曲路的时候,就是按一军五万人整训的。”

  杜中宵道:“还是那句话,那时候河曲路的对手,是契丹和党项,都按最大数量配置。正确的说军并不是编制,而是一路主帅,下设各个衙门,配备各种兵种。以后改制完成,军和师都直对枢密院,而不归三衙。军师下面,是团还是营归三衙,还要再商量。”

  韩琦和包拯对视一眼,还是不明白什么意思,不由摇了摇头,觉得太过复杂。禁军的传统,是阶级制,一切权力归于统兵官,一级压一级。韩琦和包拯已经习惯了这种结构,虽然杜中宵多次说过整训后的不同,他们还是觉得想不出来。以前在河曲路时,一军五万人,由于枢密院和三衙没有改制,他们也没看出跟以前的不同,只是军中的将领多了。

  看着两人的神色,杜中宵道:“军令归于枢密院,军政归于三衙。虽然说得明白,但许多时候,哪些事情是军令,哪些事情是军政,却又分不清楚。有的情况下,军令和军政分得太过明白,又会造成衙门扯皮。所以在军中,必然要有一个区分。就是某个编制,是军中的基本层级,这个层级以下的,日常事务全部都是军政,归于三衙。在这个层级以上,则有明显的指挥特点,也可以称为帅。之上的层级,日常事务只是其中的一个衙门,还有许多衙门是专门作战的。三衙只管其中日常政务的衙门,其余的全部归于枢密院。到了战时,下面的军队才会划入这些指挥层级中,此时就是听枢密院军令了。而在平时,日常事务都是三衙管,枢密院并不插手。如此说,你们应该明白了?”

  韩琦道:“如此说来,便如军师这些,平时其实不管属下的基本编制军队?”

  杜中宵道:“也不能说不管,他们之下不是有个衙门,专管日常事务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