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一章 长河落日 第三节_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度为‘今礼’,并把它写进了《汉书》。”

  “也就是说,朝中很多古文经学派的大吏也是支持‘今礼’,就是九室明堂制度了?”李弘问道。

  赵松点了点头,

  “大将军,我急急忙忙来见你,就是想向你解释三雍一事。今天朝堂上,李大人、崔大人、郗大人等大臣明显占据下风,这对朝廷的新政非常不利啊。”李弘暗暗吃了一惊。

  建一个三雍宫,采用何种明堂制度,会对新政不利?他望着神情严肃的赵松,轻轻挥了挥手,

  “你慢慢说,我仔细听着。”明堂是周制最重要的礼制建筑。明堂之制自西周开始广为流传。

  昔年殷纣乱天下,脯鬼侯以飨诸侯,周公于是辅佐武王讨伐殷纣。后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

  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继而天下服。七年,致政于成王。

  在先秦典籍中,明堂多为布政之所。《孟子梁惠王下》中说,

  “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如行王政,则勿毁之矣。”其实,明堂之制除了祭祀、布政外,还包括诸如内治、建官、颁朔、望气、大教、学校、养老、尊贤、飨射等多项礼制活动。

  在儒家经典中,三雍是礼乐教化的象征。先秦时期,礼乐教化一直是儒家孜孜以求的治国理想,然而在春秋战国,兵戎纷争,烽火连锦,以礼乐行教化所必需的稳定局面并未出现,儒家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

  “迂阔之学”。本朝立国之初,儒生们期望能

  “正明堂之朝,齐君臣之位,举贤材,布德惠,施仁义,赏有功”,而陆贾、贾谊等学士亦提出了

  “礼乐教化”安天下的主张。但当时天下刚刚平定,财赋匮乏,将相只能以牛车代步,广设礼乐、详尽制度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在这种内无余财,外有强敌,诸乱未平,匈奴又至的混乱局势下,本朝初期只能行

  “黄老”之学,行无为之政,以便让百姓休养生息。到了孝武皇帝时期,国事渐趋安定,财赋稍有盈余,这时才有论礼乐、建明堂之议。

  赵绾、王臧等公卿大臣打算仿照古制,在长安城以南建明堂,但由于

  “三雍”是儒家礼乐政治的象征,信奉

  “黄老之学”的窦太后极力反对。结果赵绾、王臧被迫自杀,丞相窦婴、太尉田蚡被免职。

  窦太后死后,孝武皇帝大权独揽,他有能力建明堂了,却没有实施。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孝武皇帝虽然独尊儒术,但本质上还是推行王霸之道,他并不愿意实行礼乐教化的德政。

  他嘴里所宣扬的德政和他所做的事互相抵触,儒家理想与朝廷行事大相径庭,儒家之说多数是用来装饰政事。

  到了孝成、孝元皇帝朝,儒学对国政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士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儒家的理想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