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三章_我有一个三国分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志非常人可比。

  虽然面临绝境,心智动摇,但有这片刻时间缓和,也就恢复了冷静。

  “老夫罪孽深重,看来今日是难逃一死了。只是万般罪孽,皆是老夫所犯,与家中妻儿无关,家中幼子杨修,年仅十五,还在读书。不知太师可否留他一命?”杨彪哀求道。

  杨修!

  又是一位顶级名士!

  在后世人眼中,杨修多是作为一个恃才傲物,不知进退的反面教材而存在。

  但实际上,杨修可谓是同时代中,最出色的人才之一。

  他在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

  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

  《世说新语·捷悟篇》载四则杨修展才之事,他的才华让曹操都自叹不如。

  杨修的死,跟他恃才傲物没啥关系。

  更多是因为曹魏的夺嫡之争。

  当时杨修辅佐曹植,因其对曹操心思猜的太过透彻,于是让曹植投其所好,大获曹操好感。

  曹操甚至多次都产生了易储的想法。

  此举引来曹丕一党的极大恐慌,于是司马懿、陈群等曹丕麾下谋士与其展开针锋相对的对抗。

  两派相争产生的极大内耗让曹操都看不下去了,最终在权衡利弊后,将杨修斩杀。

  所实话,对于是否杀杨修,董拙心中确实有些犹豫。

  说到底是产生了惜才之念。

  杨修的才华毋庸置疑,如果不是夺嫡押错了宝,后三国时代的历史上,必然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同时,此人也位列名士图之中,若能收服,便可获得额外的民心加成。

  不过反复思考之后,终究还是放弃了。

  因为杨彪他是必须要杀的。

  而杀了杨彪,又怎能留下杨修?

  杀父之仇,可不是那么好抹平的。

  而若是不能收服杨修,难道留着他去辅佐别人,来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还是让他随父亲上路吧,毕竟一家人最重要的是整整齐齐!

  于是董拙淡淡说道:“自古宗亲相隐,一人犯罪,九族株连,杨太尉怎能说家人无辜呢?既然家有幼子,那正好让他虽杨太尉而去,也好接着在地下侍奉杨太尉。”

  “你!董贼!你妄为太师,手段竟如此狠毒,连区区稚子都不放过,此等行径,当真是天人公愤,人神共诛!”杨彪气急败坏,指着董拙破口大骂道。

  董拙神色不变,随意的挥了挥手,道:“拖出去,连同口供上这些同党,一并拖出去,派人去他们府上,抄家,夷三族!”

  “喏!”十几名虎卫军冲进来,将杨彪连同口供上的其他同党全都拿下,然后向外面拖去。

  “啊,不要抓我!”

  “太师饶命啊!”

  “我是被逼的,被逼的!”

  ……

  大庆殿中顿时哭嚎声响成一片。

  此时的哭嚎声,虽然比不上方才百官请辞时的哭嚎声大,但无疑情深意切了很多。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