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2章 “擦边球”_1170_悠闲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种盐田采用的自然不可能是什么高科技技术。只是利用每日涨潮的机会将海水自动灌入那一块块被分隔成四方形的盐田之中,然后再经过改良后的工艺就能大批量生产海盐。

  虽说这种海盐的品质肯定没办法跟那些利用高科技设备生产出来的海盐相提并论,但对于那些海商来说。极品海盐有极品海盐的价格,普通海盐有普通海盐的价格。

  更何况盐田制的工艺经过改良之后,批量生产出来的海盐在品质方面足以秒杀大唐时期的同类产品。再加上比市价最少低了两成的价格,不受那些海商的欢迎那才奇怪。

  光是在海湾之中开辟的那一大片盐田,虽说采用的也算不上什么高科技技术,但每天能够生产出来的海盐不只是数量上大的吓人,而且品质方面也因为工艺上的改良得到了提高。

  除了海盐之外,更让李安然无语得是,原本只是为了不让每天从海里打捞下来的海味,因为吃不完而坏掉,于是腌成咸货的那些咸鱼和咸肉居然也成了“紧俏”商品。

  等调查了一下之后李安然才知道,这些咸货之所以这么好卖,关键还是在一个咸字上。

  要知道在古代,盐业这东西虽说不可能完全由官方掌控,但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随便接触的。而做为一个人类,不吃糖没关系,但不吃盐却很容易生病甚至是死亡。

  由于古代制盐技术的落后,再加上交通运输方面的麻烦,盐这东西的价格虽说谈不上昂贵但也不算便宜。这要是遇上年景不好或者天灾**之类的,盐价还会暴涨不少。

  而这些咸鱼、咸肉除了本身就富含盐份之外本身也属于肉食,两者相结合意义就不同了。再加上直接销售海盐不但需要相应的资格,还得疏通关系,这咸货就成了“擦边球”。

  至于内地的老百姓为什么不自己腌咸鱼、咸肉、咸鸡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内地不产盐,盐价比较高。这么做的话成本实在太高,出售的话价格上又没有竞争力,根本不划算。

  在李安然的过问之下,通guò下面人的汇报才发现,这咸货生意的火爆说起来也是个巧合。当初这些味道比较“怪异”的咸鱼咸肉,刚开始确实没有什么人看出商机来。

  只是觉得这些东西的储存时间要比大部分食物来得更长久,所以,一些海商就采买了一些扔到了船上做为船工们的伙食,后来无意中就被几个船工们给带回了各自家里。

  别看这咸鱼、咸肉的味道闻起来确实有些怪异,特别是咸鱼,因为腥味太重还会给人一种臭臭的感觉。但对于连肚子都只能勉强吃饱的绝大多数百姓来说,这根本算不上什么问题。

  更何况咸鱼这东西虽说闻起来臭臭的,可只要会处理和烹制味道其实并不差。再加上那不必加盐就能得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