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70章 太上皇:太庙献俘,大快人心!_红楼之挽天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纵观青史未曾有也,老臣为圣上忧惧。”

  既然如卫霍,那就如卫霍一样,英年早逝,这样于国于家才是社稷良臣。

  所以,为了大汉,待辽东平定,贾子钰当死!

  那样于大汉社稷才是一桩幸事。

  崇平帝面色不变,问道:“朕有何忧?”

  这样的言论,他已经听了不知多少次,可以说耳朵都快磨出茧子来。

  杨国昌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圣上虽有囊括四海之心,中兴社稷之志,但毕竟将迈知天命之年,老臣请圣上为后继之君计,不得不防,贾子钰大奸似忠,臣恐桓赵之事未远。”

  崇平帝面色微顿,目中闪烁了下,说道:“杨卿多虑了,我大汉立国之正,远迈前代,天下士林归心,亿兆黎民仰望,况有异姓为王,与国同戚,纵观青史都罕有如此厚待功臣,贾子钰赤子之心,如真有那等悖逆之举,则人神共弃,杨卿无须担忧。”

  杨国昌闻听此言,也不再相劝,说道:“圣上为英明之主,老臣不须多言。”

  崇平帝眸光眯了眯,吩咐道:“戴权,搀扶杨阁老起来。”

  杨国昌之言,他自然有所考虑,如今的贾子钰,根本就没有那等势力,至于以后……

  所谓试玉还须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如果子钰真的在平定辽东以后,不知进退,日渐跋扈,那时再做剪除也不迟。

  他并非没有后手布置。

  戴权此刻脸上已是一片苍白,心头涌起惊涛骇浪,轻手轻脚将杨国昌搀扶起来,思忖着君臣二人之言。

  这杨阁老告老回乡之前,仍不忘永宁侯……

  崇平帝看向那头发灰白的老者,说道:“金陵四季如春,杨阁老可以南下将养几年。”

  这等阁臣致仕以后,往往不许待在京城,可能会扰乱朝政,大多数会放到南京,但有时候南京也不妥,就让返回家乡。

  故而天子之言更像是试探。

  杨国昌苍声道:“圣上,老臣十余年未曾回乡,还请圣上允准老臣落叶归根,颐养天年。”

  崇平帝默然片刻,目光看向那老者,对上那并无伪饰的眼神,说道:“如卿所愿。”

  当然,这般回去以后,杨国昌仍要上疏乞骸骨,经过几次挽留,然后体面离开,这也是刚刚杨国昌提及三十年旧情的用意。

  杨国昌闻言,也不再多说其他,朝着那中年帝王拱手一礼:“老臣告退。”

  说话间,拿着乌纱帽向着殿外徐徐而去,苍老身躯行走的姿态略有几分蹒跚,背影在崇平帝眼中都佝偻了许多。

  此刻天色将近晌午,冬日的日头高悬天穹,有气无力地照耀在屋檐琉璃瓦上的积雪上,滴答、滴答的积雪融化声落在玉阶上,衬得天地格外宁静。

  而杨国昌独自一人出了宫殿,立身在身后高大、巍峨的殿宇廊檐下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