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拾四章 民国范与被代表_位面商人之强国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让我很迷惑,并且这些rì子来,我自己也去不少城市看了,总的来说还是悲大于喜,但是思想上总感觉隔着一层窗户纸,看不通透,还差一点就能看到事态本质,所以想问问几位叔叔伯伯,你们的看法呢?”王凡将多rì来,萦绕在自己心的疑惑说了出来。

  “王凡,你分发给我的那些资料,我看了,呵呵,有些意思啊!”老mao一笑,说道:“还是从我自己说起吧,1918~1919年我在燕京大学(北大)图书馆担任管理员,而海归学者胡适则在北大当教授。这点你知道吧?”

  “恩,这个我听说过!”

  “我当时的月薪是8块大洋,胡教授的月薪是240块大洋,相差30倍,当然了胡教授的工资也不算最高的,当时北大系主任是陈独秀同志,他的月薪是400块大洋,而且几年后,北大教授的月薪还要再翻一倍,平均达到500块大洋。但是很遗憾,图书管理员的月薪却一直没怎么上涨。”老mao淡淡的说出一组又一组数字。

  “差这么多,这样算下来,岂不是相差30倍到60倍?”王凡被巨大的比例差距吓了一跳。

  “相差的很大,但是如果仅仅是数值上的变化,并没有什么,关键是套用你们后世的一个名词,购买力的差距,因为我干的是北大的图书管理员,所以生活在北平,当时1919年的北平,一块大洋应该可以买20斤米,8斤猪肉(数据来源《民国经济史》),相当于后世多少钱?”老mao问道。

  “恩,大约40~50元吧!”王凡心里计算了一下,答道。

  “按照你算出的结果,我的工资大体上相当于后世的320~400元,那么胡适呢?他的收入是9600~12000元,这里显示出极大的贫富差距,但是和后世的贫富差距有个最大的区别,你注意到了吗?”

  “什么区别?”

  “后世收入如果是3200对应96000,和民国的320对应9600,虽然从比率上看是一样的,但是到了实际生活,3200一个月能活着吧,320一个月能吗?”

  “320元过一个月?恩,过rì子总得买米、买点菜吧,如果再租房、水费、必要的煤钱,当时应该烧煤吧?根本不行啊!”王凡推测道。

  “所以说我当时面临的是生存问题,富者有阡陌之田,从来都不是革命的理由;贫者无立锥之地,才是造反的根本!”老mao说道这里,表情十分严肃。

  “这样看,胡适的9600~12000元一个月,绝对可以算是产阶级了!”王凡接口道。

  “是啊,在民国,大学教授是一个非常体面的职业。当然我这里并不仇视大学教授,他们的许多人品德非常令人敬重,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