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9章 求婚失败3_古蜀国密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涂山奉朝淡淡地:斟灌领的意思是,我们该继续把大费请回来做大王了?

  当然不是!大费早已不配为大夏之王。可是,原本最好的人选启王子却是大禹王的儿子。如果启王子做了大夏之王,岂不是开始了家天下这样的制度?这可是从尧帝开始就明令禁止的

  斟灌氏干脆直言不讳:尧帝的儿子丹朱觊觎王位,被尧帝亲自配;舜帝也有七八个儿子,可舜帝依旧选择了大禹王。到大禹王时,也没辜负诸王的传统,把王位传给了大费。如果启王子登基加冕,岂不让天下人误以为大禹王有私心?或者以为启王子有私心?这对启王子和大禹王的名声,可都不是什么好事

  夏后氏不以为然:启王子纵然加冕,也不是大禹王禅让王位给他,这有什么私心不私心的?

  话可不是这么说,外界只知道启王子是大禹王的亲儿子,谁管你是怎么得到王位的?

  你们别忘了,大费也是国师皋陶的儿子。当初大禹王先把王位传给皋陶,然后才传给大费,那时候,你们怎么不站出来说这一套?

  这有可比性吗?皋陶虽然被定位继承人,可是,他从来没有登基便去世了。也是在他去世之后,大禹王才重新把王位传给大费的,可不是皋陶自己把王位传给儿子,我想,这就不用我多说了,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大费占据的最大优势,便是并非父子俩都做过大王。

  皋陶死得早,于是,一切便可既往不咎。

  斟灌氏振振有词:再说,大夏的千年禅让制就这么终结,这可不太好吧??若是武力便可以夺取天下,这以后,谁还信奉道德仁义?岂不是但凡有点势力者都揭竿而起?大夏还会不会有安宁之日?

  褒氏也道:禅让制,乃大夏立国之本,自尧帝以来,从无人敢破坏。如果一国之根本原则也可以随时被废弃,以后,大家还能相信谁?

  此言一出,诸侯们频频点头。

  尤其那些内心早就不满的诸侯,更是毫不犹豫表明了态度。

  斟灌领言之有理

  褒氏领也说得对,国策根本不能随意破坏,否则,大夏还有什么权威?

  我也觉得暂时不该轻率决定王位的问题

  神圣的禅让制之所以被一直推崇,是因为它保持了一个道德的标杆:为王者,必须在战功道德上都没有缺憾,二者差一不可。

  更关键的是,禅让制和家天下,是一对死敌。

  它确保王位不被有私心的大王传给自己的子嗣,如此,其他德才兼备者,才有冲击王位的希望。

  就算冲着王位,也有无数之人肯于用道德约束自己,提炼自己,最大程度保持自己的高道德水准。

  否则,无论你如何努力,无论你如何杰出,无论你如何战功赫赫,可就因为你的血统和大王的不一样,你便注定永远无法仰望大王的宝座。

  这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