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1章 冰上华尔兹_舌尖上的神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为传统的红肠应呈现明显的花纹表面,红色的肉与白色的脂能透过肠衣看得分明,咬上一口筋韧的肠衣环抱着软嫩的肉,咸香味伴着烟熏味而出,带上略微厚重的油脂之味。

  由于这油脂之味对部分食客显得过于厚重,后来也就衍生如儿童红肠之类的变体,以及各种其他形状的红肠。万变不离其宗,若是初次尝试,仍建议选择最古老的那一种。

  经过了一冬天的饕餮盛宴,只剩猪头还尚未被食用。到农历二月二,除理发外,吃猪头也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一项仪式。将猪头按矢状面一分为二后,加入盐、大酱、酱油、葱姜蒜等香料,慢慢烹制,让香味充分释放。

  随着猪头进入五脏庙中,春节的欢乐也就正式告一段落。带着一身的脂肪和满满的幸福,人们开始新一年的奋斗。

  所以自甲骨文时代起,汉字“家”就是含有“豕”的。无猪不成家,无家不成国。猪这种聪慧可爱的生物在滋养中华民族的同时也早已成为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论你叫他大肉还是什么奇怪的称呼,猪就是猪,是那最可爱最美丽的烟火。

  吃饱在夜色中漫步,突然觉得时光倒转二三十年,回到小时候的那种感觉,那种让我们荡起双桨年代的感觉。这不仅仅体现在随处可见的老建筑,还体现在城市规划,体现在路人,体现在哈尔滨市民的生活点滴,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氛围上。

  早市,是哈尔滨最先苏醒的角落。会过日子的当地人都爱逛早市,东西贼拉便宜,还嗷嗷新鲜。

  每个早市都有扛把子,一口滚烫的羊汤下肚,从胃暖到心。鸡蛋糕、韭菜盒子、火勺都各有拥趸,但C位是永远的烧豆。

  建筑是时间最好的承载者,而教堂,见证了这座老城的岁月变幻。百年前十月革命让走投无路的沙俄贵族涌向哈尔滨,打造这座教堂之城。

  中央大街之于哈尔滨,像香榭丽舍大道之于巴黎。1400米长街,欧式建筑林立,复古又奢华。这是名副其实的黄金街。地上的每一块花岗岩面包石都价值一个大洋,相当于当年普通人一个月的生活费。

  3公里长的街道,精彩纷呈:圣彼得堡桥头方砖路面、中西合璧的俄罗斯河园,阿列克谢耶夫教堂的尖顶、闻名遐迩的秋林公司,以及文艺青年最爱的果戈里书店……

  必须买一根传说中奶味纯正、入口即化的马迭尔冰棍,在俄语里是时髦的意思,即使它已经从曾经少数人的时髦,变为今天当地人的日常,尤其是鹅绒黄色方块的朴素模样,百年不变。

  按照当地人的话说:没在冰上摔过,都不足以谈人生。

  中央大街走到头,看到防洪纪念塔,便到了松花江。正式封江后,这个天然大冰场就会热闹起来。

  冰上从来不缺智慧,课桌椅简单组合就是冰橇,轮胎套上麻绳便成了雪圈,很便宜就能玩上半天。

  遥望不远处沉默的铁路大桥,是老哈尔滨人记忆里的辉煌。站在玻璃栈道向下,江水中有薄冰晃动,一如这座城市的命运沉浮。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