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六一六 弓箭行人各在腰(7)_金鳞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这么做的目的,说穿了只是眼热谍报班。”朱慈烺起身踱步,道:“你怎么说。”

  “与东厂往来增多之后,臣也发现东厂业务能力低下,原本就有共享谍报班的打算。”徐惇在退步时仍然不忘坑一把东厂,真是将“蛇蝎心肠”演绎到了处。

  朱慈烺点了点头,却见徐惇继续道:“不过当时臣想单独开班帮助东厂培养人才,既然这教材不妥。此事自然不该如此操作。”

  “说来听听。”

  “殿下,”徐惇脑中运转如飞。“如今收罗情报的衙门在大明共有四家。我锦衣卫、东缉事厂、总参军情司、兵部职方司。虽然各有偏重,但许多基本知识却可以共通,而且个别特长在四衙门都有用处。臣以为,可以谍报班为骨干,建立一所大堂,专门培养各种人才。然后由四家各自选拔,各取所需。”

  “教材也是由四家共同出人力编写,教员就从四家抽调。”徐惇道。

  朱慈烺闻言一听,也不由佩服徐惇的反应和果决。

  如此一来,锦衣卫看似失去了一个固定的人力宝库。实际上却将影响力扩张到了四个情报部门。无论怎么说,谍报班仍旧是骨干,而教员肯定也都是锦衣卫出身——东厂如果能有足够的教员,也不用眼红锦衣卫了。

  从名声上看,兵部职方司和总参军情司都胜于锦衣卫和东厂,但兵部职方司更需要地图绘制方面的人才,军情司需要情报分析方面的人才,与锦衣卫、东厂需要的谍报人才基本不重叠。

  只比较锦衣卫和东厂的话,恐怕更多人愿意选择天亲军的锦衣卫。

  徐惇这招退避舍之中,还蕴藏着以退为进的意思。

  朱慈烺没有理由扼杀内部竞争。只要能够拿出成绩说话,无论他们谁赢谁输,都是大明获益。

  朱慈烺装作没有看透徐惇的心思,道:“你能如此息事宁人,正是我所乐见。”

  徐惇微微躬身,道:“若是能够因此弥补累臣之过,臣也安心了。”

  朱慈烺点了点头。

  这所校因为性质问题,并不能像武备大那样明目张胆地喊出“谍报”两字。在朱慈烺前世,人们常用“无线电报培训班”或者“速成班”之类的名字打掩护,而现在肯定是不能用的。

  “校名就叫:皇明国安大吧。”朱慈烺道:“我过些日会题写好校训送去锦衣卫。”

  校训就是:卫国安民。

  “谢殿下。”徐惇谢道。

  朱慈烺看了看座钟,客气地端茶送客。

  的确一如属下们对他的评价,对事严厉得乃至严苛,对人却温柔地乃至于溺爱。

  ……

  崇祯二十二年,天下越发安定了,但战时制的后遗症却越来越多地浮现出来。

  对人类社会而言,任何制都像是一种新的病毒。这种“病毒”如果能够适用。就会成为疫苗,帮助维持更健康的明状态。一旦失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