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零三 西风催客上马去(八)_金鳞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着地上简陋的地图,心中却在想吴甡的事:恐怕这位戴罪辅臣的心胸眼光,比自己以为的还要更高深一些。

  “南北朝局面恐怕难说。”朱慈烺轻声道:“我所担忧的是,一旦京畿失守,闯贼南下首先要攻取山东。不知道经营山东是否还来得及。”

  “即便来不及,也可以层层退守,直取皖、淮之地,图谋江南。”吴甡肯定道:“再者,臣以为,闯贼若是南下,势必溃败。”

  朱慈烺知道李自成根本没有机会南下。

  崇祯十七年三月打下bei精之后,大明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关宁铁骑已经在驰援京师的路上了。李自成只有先解决吴三桂,才有巩固新朝的时间。而吴三桂直接献出山海关,放进东虏大军,李自成大败一片石,哪里还有机会南下?

  要防的不是李自成,而是东虏满洲人啊!

  “我也不以为闯贼会南下,但还是想听听先生的见解。”朱慈烺缓缓道。

  “因为闯贼未立文法。”吴甡蹲在地上,仰头道:“流贼看似糜烂天下十余载,但之前皆是‘流寇’,抢了便走。直到去年,闯贼、献贼方才真正订立文法,明确尊卑,统一号令,往派官吏管辖人民。文法不立,根基不牢,只要有一场败仗,便是土崩瓦解之势。故而闯贼占的地盘越大,其崩塌也就越快。”

  “有些道理。”朱慈烺点了点头,承认吴甡之说。

  从战略上来说,李自成的确是因为没有确立文法而战败的。他若是耐心经营山陕之地,以湖广之粮救济,三五年之后再打bei精,即便败了,也有关中为根本,湖广、山西为羽翼,绝不会一败涂地。

  想李自成兵败一片石之后,一年间兵败如山倒,最终命丧九宫山。而他的残部,却在川鄂边区占领州县,坚持抗清二十一年,直到康熙三年方才覆灭,所谓夔东十三家者。这便吴甡所谓的根本是否扎实。而要扎实根本,看的便是文法。

  文法便是文制法规,直接体现一个政权所代表的阶级立场,以及文明程度。

  大明的文法自太祖高皇帝以来二百七十余年,取法唐宋,兼容蒙元,虽然如今流弊丛生,但只看纸面上却不至于让人脸红。

  李闯占领襄阳之后方才确立文法,行六政/府制度,虽然改名换姓,却仍旧是大明的那一套。因为没有着实的治政经验,文法更是显得单薄粗陋。加上闯营的根本灵魂只是李自成一人,即便这粗陋的文法也往往被李自成一言堂所取代。

  至于张献忠,那更是直接抄袭的大明制度,一字未改。

  朱慈烺承认文法的重要性,但更关注眼前的实际可能性。他指了指代表京师一块碎骨:“我说闯贼不能南下,是因他若占据京师,势必面临后背芒刺——关宁铁骑。”

  “殿下一针见血,的确如此。”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