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九三章 定计_史上第一绝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威更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荆轲、要离这种以为君主效命,刺杀政敌为荣的刺客。

  杨威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对梁俊死心塌地忠心耿耿,但凡是对梁俊有任何威胁的人,在他眼中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杀死对方。

  就算搭上他的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

  好像杨威就憋着劲要为梁俊干一出千古留名的刺客事迹。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杨威不仅有这种胆量有这种本事,还有正常人没有的聪明和理智。

  自打在黑胡子的杀狗宰熊大会上见到杨威杀人之后,刘文静就发现。

  杨威这人平日里虽然沉沉闷闷,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

  但只要一拿起刀杀了人,他就像换了一个人,越杀人越冷静,杀的人越多,他越聪明。

  而且此人对于杀人往往有着极其精准的预判,哪些人该杀,什么时候杀。

  他都把握的十分精准。

  嗜杀但不滥杀,只要出手必是杀招,这才是刘文静最担心的。

  唯恐哪天六皇子坏了梁俊的好事,自己一个没看住,这孙子直接把六皇子宰了。

  那可就真的是让梁俊陷入了绝境。

  因此刘文静借着这个话茬着重点的人就是站在梁俊身后的杨威。

  杨威也不傻,听懂军师话外之音,冲着刘文静露出憨厚的笑容。

  刘文静说的话,也是梁俊想说的:“六皇子那里是要交好,此事就拜托军师了。”

  “小生定不会辜负殿下信任。”

  解决完这两个大头,梁俊又和刘文静商议出还要送给谁。

  不多会的功夫,你一成他半成,最后整个丝绸之路的利益差不多都分完了。

  刘三刀颤巍巍的抬起手端起新续的茶水,感觉自己随时都会晕倒。

  “见过败家的,没见过那么败家的啊。丝绸之路,一转眼的功夫就成了别人的了。”

  分配完丝绸之路的事,梁俊缓了缓神,接着道:“长安城内的事算是解决了,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么。”

  梁俊打从雍州开始,但凡是开会,都希望手下这帮人勇敢发言,尽量不搞一言堂。

  效果也很明显,只要是众人全都发言的会议,执行会议商定的事效率高热情足,效果非常好。

  毕竟自己要走的路线不是简单的推翻一个王朝,而是要让炎朝百姓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了。

  而让周围这些人日后大多是自己要在东宫组建内阁的成员,如果从一开始不扭转他们的思想,以后再想改就难了。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刘三刀咬了咬牙,举起手来,道:“没有异议。”

  王保等人也都举起手,高声道:“没有异议。”

  项义、文渊几人初次参加这种会议,十分不习惯,见众人都举手,也都跟着举起手来。

  刘文静数了数,道:“既然如此,全票通过。殿下,你接着往下说吧,时间也不早了。”

  梁俊看了看门外,此时天已经开始蒙蒙亮,施粥造饭的人员开始忙活起来。

  “好,那咱们接着说第二件事,那就是要找一个能把百姓迁到雍州的理由。如果没有一个正大光明的理由,就算十个丝绸之路送出去,他们也不会让我们迁走一个百姓。”

  梁俊说到这,面色有些凝重,看着项义道:“说到这,还得感谢项青阳使,若是没有白莲教的兄弟这些日子的努力,这个理由想找也找不到。”

  项义有些受宠若惊,这个时候他才明白过来,为什么梁俊对自己如此礼遇有加。

  原来根子在这上面,太子想要迁百姓到雍州,如果这些百姓是本本分分的良民,就算朝廷同意,百姓们也会抗拒。

  可百姓一旦成了灾民,灾民成了反民,那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反民可是要诛九族的,炎朝有将犯了罪的人发配到长城的习惯。

  只要这帮百姓成了反民,剩下的事就好办了。

  “龙头大当家言重了,小老儿是不敢当,若不是大当家看得起,我教这千百兄弟姐妹只怕也没有几天活头了。”

  项义这话是真心实意,由衷的感谢梁俊。

  若不是梁俊拉自己一把,等过了年,朝廷腾出手来对付自己,自己这帮人少不得千刀万剐而死。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