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千年世家,源道而出_长生可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底下的聪明人为敌。”

  “如何不傻?”

  王源之接过书稿放归原位,忽然问道:“绛儿,你说没有了银子,如何能让王家经久不衰?”

  王绛阙微微打了个哈欠,露出几分少女的娇憨,她伸了个懒腰,竟是有些慵懒的凤仪,悠悠说道:“曲阜的孔家,龙虎山的张家。”

  “千年世家,无外如是。”

  “圣人立教,以化万民,道常在,人常在,千年世家,必然得是圣人之后。”

  王源之倏然转身,看着自己女儿问道:“张执象可为圣人乎?”

  “不知。”

  她轻轻丢下一句,便不管父亲,径直离去了,这一天的小姑娘没有再看书,而是难得的逛逛园子,荡荡秋千……

  ……

  张执象从没想过圣人的事,如果他知道王家父女两的对话,肯定会回答:“阳明先生也是圣人,王家三代便已没落。有些更厉害的圣人,活着的时候子嗣都差点断绝。”

  “真正的圣人,是不会传下世家的。”

  这是理念的差别,双方没有碰撞之前,暂且不会得出结果,而且,张执象从不觉得自己能当什么圣人,他只想多做一些事情,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而已。

  若大明真的有可以力挽狂澜的圣人,那必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老天师曾说过张执象的心很静,其实就是静在这里。

  他不曾追求功名利禄,也不曾追求自我升华,如果说王阳明从小就立志做一个圣人的话,张执象因为有着更明确的偶像,从小就想做一个偶像那样的人。

  那个人说,他只是一个教员而已。

  所以,张执象从来就没有以圣人当过人生目标,于出世之心,他想修仙,长生不老,于入世之心,愿贡献一份微薄力量,仅此而已。

  当阳明先生说回光也是修仙的时候,张执象就明白了,两件事本就不耽误。

  一起做就好。

  今日对外廓城南的四个坊进行了走访,张执象没指望收集到多么深刻的信息,他只是想要了解到应天府百姓生活最真实的一面而已。

  人们的生活都很难。

  但精神面貌其实也还好,没有到形容枯槁,面色麻木的地步,人们其实都明明确确的知道自己活着,知道生活怎么才能有奔头。

  如陈家大娘说的那样,若是眼睛好,能做绣工,就能余下钱来,就能给儿子娶媳妇,慢慢攒钱。

  这是勤俭节约的路子。

  也有虽然住在城南四坊的贫民窟,却在城内生意做的不错,能够日进好几钱银子,想着攒钱在应天府买房落户的。

  民生百态,社会其实还有活力。

  但这活力是建立在没有天灾人祸的基础上的,如嘉靖元年的湖广盐灾,六年前受的灾,至今盐价都没有降下去,让人们本就贫苦的生活雪上加霜。

  真是受灾了盐产不够吗?无非是囤积居奇罢了。

  这还只是人为的夸大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