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一章 文会二_大明之风起青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卢飏狠狠的瞪了云仁忠两眼,遂将目光收回,转而专注在眼前的宣纸上面,略有思索,便做了一首中规中矩的七言律诗。

  在场的这些士子参加过多次这样的文会,皆是早有准备,寻常磋磨几首诗词备用,此时便派上了用场。

  不一会儿功夫,众士子皆写作完毕,有刘家女使收了各人的诗词,然后呈与台上早就置好的书架上,供人品评。

  随后,众士子便纷纷起身,如后世看画展一般,开始浏览品评刚才作的那些诗词。

  这些士子作诗水平不行,但品评还是没问题的,对于佳作也是有欣赏眼光的,很快便选出了两首不错的诗词,然后刘金当场朗读。

  其中一首便是云仁忠的,另一首的作者卢飏便不认识了,后来听旁边人谈起,才知是京郊宛平的一个秀才。

  不过这样不定题目的诗词也说明不了水平的高低,因为有一些爱好虚荣的士子会事先花钱买诗词,所以这开场的诗词,也只是热身罢了。

  不过好诗词就是好诗词,不管是花银子买来的还是自己提前琢磨的,对于这样的佳作,众人还是赞扬了一番,随后便有两个延庆的名妓拿下去润色了,因为过会儿便要唱出来。

  若是配合唱腔舞蹈和音乐,在这些士子面前将诗词表现好了,便又能抬高一些身价。

  等待的时候,众人闲谈,因为多是延庆士子,自然便说到了今年的国子监入学名额上面。

  明代国子监的生源主要有四类:贡监、举监、荫监和例监。

  贡监是各地府、州、县推荐进学的生员,举监则是会试落地的举人,荫监则是达官显贵家里荫袭入学的生员,例监则是捐资入学的生员。

  这四类生源中,尤以举监水平最高,本身就是举人,但人数并不太多。

  而荫监和例监水平最低,多是纨绔子弟,因为靠祖上荫庇和捐资入学,所以经常为士子们所不齿。

  士子们最推崇的便是贡监,由各地府州县学推荐的品学兼优者组成,无论是人品还是才学,都是为人所称道,也最能代表国子监水平。

  生源好,加上国子监的名师指导,一般各地推荐入学的监生,在国子监学上几年,便有很大几率能中举人,所以这个贡监的名额,各地都争的很激烈。

  而且大明两京十八省便有一千多个州县,每年国子监的贡监生的入学名额也不过五百,两个县还轮不上一个,所以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

  延庆州地处边塞,文风不盛,所以在卢飏之前,也是多年没出过贡监生了。

  关于卢飏要入国子监的事已经在延庆州的士子中的传的沸沸扬扬,众人议论纷纷,当然不是什么好话。

  早几年,延庆没有争到国子监贡监名额时,士子们也没有当回事,此时有人争到了,却又有些不愤了。

  “卢飏是何许人也?怎么没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