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二八章 人口_永不下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程太漫长,代价也太高昂。

  雇佣一名人类士兵,站在军方的立场权衡利弊,所考虑的,无非只是每年几万马克的薪资,外加饮食、住宿与穿着各方面的支出,林林总总的加起来,一年的花销至多不过十几万马克,考虑到职业风险,这价码并不算高。

  相比之下,一台综合能力与人类士兵相仿的多足战斗机器人,每年的维护、检修与保养支出,同样超过十万马克。

  雇佣的价码类似,机器,有没有人的性命之忧,军方却认定机器士兵的费效比太低,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使用机器士兵时,与人的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不一样,军费开支必须承担机器士兵的采购费用。

  一台战斗机器人,视配置不同,采购单价在几十万至两百几十万马克之间。

  价格这样高的战斗机器,设计寿命约八到十年,事实上,正如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一样,眼下采购的机器士兵,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就会过时、贬值,在联邦军方的测算系统里,每台机器士兵的综合年度费用都在五十万马克上下。

  雇佣人类士兵,每年不过支出十几万马克,相比之下,机器士兵似乎就很不划算。

  但是这一切测算,在方然眼中,却是极其片面而狭隘。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成为合格的士兵,这一过程所耗费的代价,事实上已远超目前机器士兵的制造成本。

  之所以这昂贵的成本,并未计入联邦军方的花销统计,只因成为士兵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他们活着的意义绝不仅是当兵打仗,而是借此行为,获得足够的物质资源和马克,进而去过自己想要的日子,仅此而已。

  说白了,这世界上并没有哪一个人,生来就是为了当兵。

  正因如此,一个受雇成为士兵的人,从小到大的各种开销,抚养的投入与辛劳,才不需要联邦政府和军方全额买单,只因为他的成长,经历,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是为了自己,而不(仅仅)是为了服务于联邦武装力量。

  正是这样的区别,让人类士兵的名义价格,大大低于当前的机器士兵。

  机器士兵,不管这机器的能力如何,打从一开始的目标就十分明确——为联邦武装力量而服务,那么在制定采购价格时,与这台战斗机器相关的所有开销,从研发工程师子女的义务教育,到开掘制造机器人之原材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原则上,都需要这机器的使用者——联邦军队来买单。

  从这种角度考虑,战斗机器人的几十万、一百几十万马克单价,也就并不算高。

  更何况这还只是研发、测试的初期阶段,随着ibm和其他公司的竞争,研发的逐渐成熟,机器士兵的产量将会越来越大,价格则会与其他流水线产品一样,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与技术规范的成熟,而变得越来越廉价。

  机器,一般而言,总是会越造越多,越来越物美又价廉的。

  然而另一方面,人类士兵的“原材料”,联邦社会中生活着的三亿民众,未来的持续更替则值得关注。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