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章 荀彧加入_三国之老师在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到之事,绝不推辞!”

  李知闻言大喜,这最后的一块木板也总算是拼上了,他对此事的把握便瞬间涨到了九成以上。

  “文若兄大义,文若兄掌陛下之文事,可否在他人不得知的情况下,能弄得一道空白诏书?”

  说完之后,李知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荀彧。

  “这个……。”

  荀彧闻言愣了一下,随后沉思了一下,随后若有所思的说道。

  “虽然诏书保管严密,但是在下若是想些办法,倒是也能弄出一份诏书。”

  说到这里,他看向李知带着疑问道:“行之贤弟是要用诏书把曹节引诱出宫,然后诛之?”

  李知摇了摇头,对荀彧解释起来。

  “引诱曹节出宫之事,在下倒有其他办法,让文若兄去取这一道诏书,却是有其他用处。”

  他说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些若有所思,随即,目光一亮,对荀彧急切的问道

  “文若兄去取诏书之时,能不能多拿几道?算是有备无患。”

  荀彧闻言,虽然不知道他要这么多诏书干什么,但是还是点了点头。

  “此事不难,在下略施小计,便能拿到几道,只是诛曹节之事,行之兄可有把握?”

  李知闻言大喜过望,听他问自己有没有把握,他自信的说道。

  “文若兄尽可放心,不说是十成的把握,但是九成把握在下还是有的。”

  荀彧闻言,点了点头,通过这些时日,他对于李知的性格也有所了解,知道李知是个谨慎稳重之人,必然不会说大话。

  “既然行之兄如此自信,那在下便也不再多说什么了,明日上值之时,在下便去取诏书。”

  荀彧说完之后,突然间察觉,自己身上因为这两天醉生梦死之故,身上的味道已经闻不得了。

  本来他心如死灰,便是发现了此事也不在乎,但是现在他心中又升起了希望,所以察觉到此事之后便脸色大变。

  毕竟他本来就有些洁癖,这让他如何受得了,对着三人拱拱手。

  “诸位贤弟稍待,在下去沐浴更衣稍后便来!”

  说完之后,他便匆匆的向后厅走去。

  而留下的三人面面相觑,随后,都哈哈大笑起来。

  郭嘉一边笑一边说道:“文若兄这爱干净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不过两天没有洗漱,便如此紧张。

  日后若是有什么急事,几天都没有时间洗漱,看文若兄到时候怎么办!”

  李知闻言,笑了笑便没有说话,他内心也十分赞同郭嘉的话。

  要知道日后乃是乱世,行兵打仗之事更是寻常。

  荀彧亦有为军师之时,到时候哪有那么多时间给他洗漱,爱干净是好事,但是有洁癖便是大障碍了。

  就在此时,在一旁沉默不语的戏志才,脸色莫名的对李知问道:“陛下夺了行之兄酿酒之方,行之兄可曾记恨陛下?

  且,行之兄日后靠什么招揽灾民?

  郭家村的千余灾民,行之兄又欲如何处置?”

  李知闻言戏虐的笑了一下,意有所指的说道:“在下只是答应把酿酒的法子交给陛下,但是并没有说在下便不酿酒了。

  而且这个酿酒之法,只是一颗种子罢了,陛下既然愿意为在下辛勤的培育这颗种子,便是让陛下赚些钱财又能如何?

  到时,这颗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结出果实之后,便是在下采摘之时。

  至于灾民之事,在下又非是只会酿酒,在郭家村时,在下提到的那几样东西,心中亦有了些定数。

  回去之后便能做出来,到时自然财源滚滚,志才贤弟不必担心在下因无钱财,而把那千余灾民弃之不顾。”

  戏志才闻言,心中稍安,随即,又大为不解,好奇的问道:“行之兄为何说酿酒之法只是一颗种子,可否为在下解惑一番?”

  闻言,李知笑呵呵的摇了摇头。

  “不可说,不可说……!到了那时,志才贤弟自然知道。”

  戏志才见他不愿意多,说便也不再多问,不过他的神情却有些若有所思。

  就在此时,外面传来了郭德的声音。

  “禀报主人,杨英回来了,只是众护卫皆是伤痕累累……!”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