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六章 夫子,记住这个人!_典籍华夏:我的直播对话古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孔子一愣,心想是不是听错了,这几乎没变化吧。

  重视在哪里?

  “宋代,王安石变法,鼓励垦荒种田,粮食产量大约每亩一百公斤。”

  这……

  孔子心中更加迷茫,好像还是差不多的样子啊。

  可是之前张凡小友说的,每次王朝更替,往往就是几百年过去!

  这粮食,还是远远不够呀!

  “明代,粮食产量大约每亩一百五十公斤。”

  “张凡小友!”

  孔子终于忍不住了,皱眉道:“你说的这个,明朝,距离你们现在的时代,还有多远?”

  张凡笑道:“明朝灭亡后,距离当代,还有三百多年。”

  来不及了!

  孔子仿佛是很着急,眼睛都瞪了起来,叫道:“就算这三百年还有进步,按两百公斤、甚至三百公斤来计算!也不过是比我的时代,高了十几倍而已!但是人口增长百倍!粮食……怎么可能够吃?”

  要知道,“足食”可是孔子认为国家稳定所需要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吃不饱饭,哪来的稳定?

  现在上百倍的人口增长,要消耗多少粮食!

  后世的人,难道已经可以不吃饭了么?

  真就成了神仙?

  “现在,我们的粮食,够吃了……”

  张凡眼前的那个形象,越来越清晰,却仿佛也是越升越高,直到化作了天际的一颗明亮的星星。

  他垂下眼帘,看着脸色有些急切的孔子,慢慢说道:“去年年底,在华夏的一个种植基地里,双季稻亩产量达到了公斤!也就是……超过三千斤!”

  啊?!

  孔子被直接吓了一跳!

  怎么就……一千多了??

  刚才用了足足两千年,才从二十勉强增长到一百多啊!

  这个数字!可以乱来的么?

  “夫子……”

  张凡向孔子微微躬身,语气中充满了感慨,道:“事实上,您回答子贡问政时,提出的关于‘足食’的目标,直到两千多年后,依然无法解决!”

  “那三年……华夏遭遇自然灾害,饿死了很多人!”

  “由此造成的影响,几十年后依然深远!许多老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抹去内心深处饥饿的阴霾,习惯性地在家里储存很多很多粮食,图的只是一份年轻人已经无法理解的心安。”

  “那一年,他三十岁,是一所农业学校里的教师。”

  张凡看了一眼孔子,微笑道:“跟您一样,他也是一位老师……”

  说话间,四周的景色风云变幻!

  一下子就把两人带到了1961年的春天。

  是个农人?

  孔子的眉头微微皱起,不明白张凡为什么带自己来看这个人。

  他哪里有什么老师的样子?

  那个人赤脚站在稻田里,小心翼翼地播种一颗种子。

  是的!只有一颗!

  于是孔子更加奇怪。

  这有什么用?难道这一颗种子是仙种?光靠它,就能达到亩产三千斤的奇迹?

  那个人并没有看到远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