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西北营田使_大唐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泾原虽然都划为神策大营的军镇,可刘海宾、邢君牙都是武人,这种事当然要让高岳来挑担子。

  李泌和贾耽都不反对,称这也可让高岳锻炼下漕运经验。

  旁边的刘从一不由得哭笑不得——这么重要的使命,居然只是让高岳拿去练手的,这皇帝和中书侍郎,到底把这高三宠溺到何种程度?现在是通原州和灵武的水运,看来马上就要让高岳执掌大的漕运,乃至天下利权。

  怪不得先前的刘晏及韩滉,都目高岳为自己的继承者。

  “臣不服哇!”

  当然刘从一是不敢将这话说出来的。

  不过在安排水运使副手时,皇帝脸上便有了怪神色。

  贾耽举荐王绍为高岳的副使,因王绍先前就在上津道为奉天转输给财货,又得颜真卿的大力推举,这点皇帝没有异议。

  同时原本同在上津道监转输的御史万俟著,也被差遣去为水运院的知院官,挂的是六品侍御史的宪衔。

  新的水运巡院,设在蔚如川注入黄河的河口,当然皇帝也答应在此筑城,即为丰安军城——罢关东诸镇的防秋后,并且李泌设立户部钱后,朝廷的国库果然充盈不少,现在于西北营田、筑城都有财政支撑。

  就在几位宰相认为人选稳当,这事情可以具体付诸实行时,皇帝吞吞吐吐,说什么要多起用废弃官员“实边”,又说什么要给人重新效命的机会啦云云。

  李泌一听就明白了,皇帝又要为自己的“真爱”卢杞钻空子。

  先前这位已抵住压力,以被刺杀的宰相韩滉“遗令”为由头,重新启动白志贞为浙东西观察使兼镇海军节度使,现在又准备用卢杞。

  “陛下所思,是否为吉州长史卢子良?”李泌便径自问。

  皇帝支吾两下,也只能招认,说朕思量给卢杞个赎罪的机会,可让王绍为高岳的水运副使,卢杞便为高岳的营田副使,如何?

  “岂有昔日宰执,如今为营田副使的道理?”李泌等几位宰执异口同声,便举姜公辅的例子,罢相后的这位,现在还是太子右庶子,在京师内遇冷闲散呢!

  皇帝很心痛,但他现在因华亭大捷,说话却比原本加了不少底气,就有点生气说朕用卢杞,是因卢杞有施政的经验,不用姜公辅,是因姜公辅不过一词臣而已。

  这时,在殿内伴侍的翰林学士郑絪,脸色更加悲戚。

  皇帝暂时也没想到,这番话伤了郑絪的心,而是继续坚持要复用卢杞,和宰执们相持不下。

  还是李泌鬼,他便对皇帝说:“如陛下真的思卢子良,不如用其子,卢杞有子名曰元辅,有清名于士林,颇有卢氏家风,正于京师等春闱应试。”

  这话说得很到位,卢杞这种奸相,对不起他祖父卢怀慎和在安史之乱里为朝廷死节的父亲卢奕,简直是老卢家基因突变的异类,不过他儿子大概是隔代遗传,品性很端正。陛下你要是还想有个好名声,不妨用卢杞的儿子元辅好了,操作操作,让元辅今年进士及第。

  “好,好,朕不问礼部事,请各位宰执过问(操作)好了。”这时皇帝无可奈何,最终接受李泌的建议,才算是消停。

  入夜后,皇帝李适还在紫宸殿内披览各道奏章。

  忽然在旁侍坐的郑絪泪流满面,对皇帝拜倒,皇帝大惊,问文明这是为何呢?

  “臣希望出院,为陛下持节,出使云南,使云南背离西蕃,再为我唐藩属。”郑絪咬着牙,鼓起勇气,说出这个决定。

  幸运的苏拉说

  (1)先前有读者疑问,黄河可以水运吗?答案是可以的,北魏时期的刁雍在薄骨律镇(即灵武),曾受命运五十万石粮食去河套的沃野镇,原本计划走车,但刁雍认为沿路都是沙漠,损耗太大,便改陆运为水运,在六盘山伐木,于黄河边造船二百艘,然后顺利用船将数十万石粮食运到沃野镇。其后到了唐,高祖曾下令在灵武、河套设舟师,元朝时期宁夏中卫直到内蒙河套这段地区,水运依旧繁荣发达,黄河不堪水运的,是入内地后的部分河段。

  爱尚手机阅读地址: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