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98章 名利居_电影世界穿梭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还有四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前四句王旭没写,为什么不写,一是前四句只能算一般,二是前四句太招人恨。

  他可是朱党的后备役成员,写诗,写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不是讽刺士绅兼并土地,给寒党新政摇旗呐喊么,当然不能那么写了。

  只写后四句,去掉那些带有讽刺性质的,就只剩下了对农民辛苦,对粮食来之不易,应该珍惜的劝说,算是标准的政治正确。

  至于满大桌子的菜,酒足饭饱,写这样的酸诗是否合适,其实一点都不影响。

  历史上,生于唐代,一路做到宰相位置,写下这首悯农诗的李绅,可是一位最爱吃鸡舌头的雅士。

  传说中,李绅吃饭,必点凤舌这道菜,一顿饭要杀三百只鸡,只取鸡舌头,其余一律不要。

  他还有一个毛病,被宰杀的鸡,取了舌头之后必须丢掉,挪作他用都不行。

  李绅有个小妾,觉得将整只鸡丢掉太可惜了,就留了一只鸡晚上炖汤喝。

  到了晚上,李绅喝汤的时候一看,发现鸡汤里没有鸡舌头,立刻就大发雷霆。

  后世有历史学家出来洗地,说李绅吃鸡舌头,将鸡丢掉,是为了救济穷苦百姓。

  穷苦百姓吃不起鸡,就整天守在李绅家外面,捡那些不要的鸡回去吃,李绅这么做是善举,不是真的极尽奢华。

  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又不是唐朝人,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反正李绅的行为,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比较起来相距甚远。

  嗖!!

  一诗写完,万丈金光,从纸面上冲天而起。

  金光在半空中组成四句诗,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文光一路向上攀升,很快便达到了八丈,与九丈诗成镇国只有一步之遥。

  “诗成镇州!”

  看到这边的动静,大堂内的食客都坐不住了。

  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不是文人便是士绅,没有一个目不识丁。

  眼见这篇诗词,只差一丈便能镇国,有人惊呼道:“这是谁写的诗,名利居难道来大儒了?”

  “不是大儒,是一个年轻人,看上去好年轻啊,他有二十岁没有?”

  “十七八的年级,有如此诗才,这种人我们扬州没有吧?”

  “谁说没有,难道你们忘了几年前,被薛大儒带在身边少年了吗,那个少年可是春风得意,十几岁的年级,就写下过好几首镇府诗的人啊!”

  “对,我记得那人,那个少年叫王旭,这几年没了他的消息,眼下这个写诗的人不会就是他吧?”

  伴随着周围的议论声,金光慢慢收敛,化为一页金书留在了桌子上。

  王旭目光中带着笑意,这篇诗文,预示着他的回归,也预示着他的履历上,又将再添一笔。

  履历,说有用也有用,说没用也没用。

  平常你不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