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二章 东窗事发_汉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高达到九尺,用现在的话讲,他身高两米零九,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最扎眼的那一个,朝廷的统计令一旦颁布下来,李守的确很容易被人现。龙

  渊三人和黄显的意见向左,现在跑路,起码还有一线生机,现在不跑,就等于是坐在这里等死,毫无生还的机会。龙渊三人的意见是要李守赶快逃离京城,哪怕回宛城的时间慢点,绕路也可以,而黄显的意见是要李守留在京城,顺便给王莽上一份奏疏,解释自己并无造反之意,打消王莽的疑虑。李

  守思前想后,最终采纳了黄显的意见。他还真给王莽写了一份奏疏,表示最近京城里有很多关于自己的风言风语,请陛下不要相信,自己绝无反意等等。他

  这份奏疏,由黄显代他呈交给了王莽。

  但诡异的是,王莽并未看到这份奏疏。奏疏交上去后,如石沉大海,一点反应都没有。

  过去了几天,一直都是风平浪静,李守都认为自己已经没事了,可在这天的朝堂上,突然有人举报李守,图谋不轨,企图造反。王

  莽听闻,大为震怒,立刻令人带李守入宫,他要亲自问个明白。李

  守以前做过宗师,就是主管宗室事务的官员,而且他自身又是谶学大师,很得王莽的信任和赏识,所以听说李守都要造自己的反,王莽心中的气愤可想而知。被

  带入朝堂的李守,听闻王莽的责问,他立刻表示,自己已经对这件事做出了解释,并在数日前就写了奏疏,请黄显转交给了朝廷。王

  莽听得莫名其妙,他根本没看过这份奏疏,后来让太监去查,还真把这份奏疏给翻了出来。王莽看过这份数日前的奏疏,脸色总算是缓和了一些。在

  这个时期,各地造反的人已经很多了,除了赤眉军、绿林军、铜马军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起义军,甚至许多起义军的领都是朝中大臣们的亲戚,真要是一律严惩不贷的话,朝堂上都剩不下几个大臣了。看

  过奏疏后,王莽已打算不再继续深究此事了,可偏偏这个时候,有一人站了出来,太中大夫费兴。费兴直接把甄阜呈报的奏疏拿出来,交给王莽。甄

  阜的这份奏疏太致命了,四条弹劾,条条要命。

  原本已经消气了的王莽,看完甄阜的奏疏后,勃然大怒,气得连拍龙书案,当场下令,将李守,以及帮李守说话的黄显,一并处死,另将李守满门抄斩。

  李守和黄显,连个解释的机会都没有,甚至连宫门都未能走出去,当场被人拖出大殿,斩下了级。另

  外,李守在京城的家人,全部被杀,李家在京城的店铺,也全部被查封。龙

  渊、龙准、龙孛反应机敏,第一时间躲藏起来,才算逃过这一劫。之后三人连夜逃回宛城,来向李家通风报信。

  这就是整件事的经过。

  把事情讲完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