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章 被隐藏的真相_1980之他来自未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虽说这结果早有预料,也是情理之中,但被人当面这么说,终归是有些不好意思。

  好在教授又解释道:“当然,能有这样的结果已经很不容易了。精度不够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这些核心部件的原理技术我们还没有完全吃透,另一方面,机床主体是临时赶制的,没有经过时效处理,本身就存在较大的误差,再加上我们目前采用的刀具也都达不到高速切割所需要的性能需求,只能降低转速来使用……总之,这种种的因素结合在一起,使得这些机床的加工精度最多也只能达到5个丝,也就是百分之五毫米左右,不过这个结果应该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照估计,等我们完全吃透了相关的技术之后,通过软件补偿之类的方式,应该可以将精度控制在2个丝以内,到那时,可以做的事情就很多了。”

  听到这番解释,蝴蝶却又是一惊。他虽不是技术工人,对机床懂得不多,但当初搜集资料时,多少也是了解过一些相关知识的,所以自然很清楚5个丝的加工精度意味着什么——这个数字如果是放在二十一世纪,自然是不合格的,但二十一世纪是什么样的生产水平?事实上就算是二十一世纪,市面上那些中低端的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其实也高不到哪儿去,一般也就是2个丝左右,如果还想更高,那就属于工业母机的范筹,是真正的国之重器,有钱人家都未必会卖了。他当初拆解后带过来的那些零件,本身就是来自于中低端的机床,甚至都不是市面上最贵最好的,能凭借这样的条件做到这种地步,就算他是个工业的外行,也知道其中的艰辛,绝对不是一句‘不容易’就能概括的。

  当然,就算再怎么‘不容易’,作为一台数控中心来说,5个丝的误差也的确是大了些——倒不是说不能用,事实上在工业领域里,对零件的精度要求真能达到这个标准以上的,也不是很多,而且数控机床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它能以最高的精度去加工那些异形零件,也就是说,无论零件的形状多复杂,它都能保证每一个尺寸的误差都在其机器本身的最大误差之内,这就相当了不起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是车一根十厘米长的圆棒,那么不需要什么数控机床,随便一个合格的车工都能用一台普通的手工车床将精度控制在2个丝以内,技术好的费些功夫,甚至将误差归零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如果是要在两块木板上雕刻同一幅浮雕画的话,那么就算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技工,他最多也只能保证这两幅图案用肉眼无法看出太大的差别,却绝对不可能保证这两幅浮雕的每一处尺寸精度都能控制在毫米的级别内,更别说‘丝’了——像这样的加工,只有多轴数控机床才能做到。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这5个丝的误差才显得如此尴尬——政府费了这么多心血打造这间工厂,先是托蝴蝶从另一个时空带来那些关键部件,又集中国内最强的制造力量,以这些部件为核心生产组装出这些机床,当然是想让它们成为中国工业的顶梁柱,就算不能成为工业母机那样的存在,至少也得能在一些尖端制造领域里,为国家减轻一些压力吧?

  可现在这5个丝,却着实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要求高的零件差1丝都是废品,像航空航天领域里,零件的误差都是用千分之一毫米来计算的;而要求低的,又何必费这么多事?总不能把这些宝贝当成普通的机床一样去投入常规生产吧?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可以这么干,但在这个时代,就算是美帝都不敢这么奢侈。(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