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百五十六章 宗亲的态度_汉末之龙起荆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承彦说的在理,况且二公子提议是九代,别说九代了,看看邓家,这才多少代,亲情关系早就一塌糊涂了。”

  蔡讽感叹的说道,邓家昔日是大汉数一数二的家族,如今败落的多快,至于家族后代更是开始分散到各地了。

  “我也听说扬州还有不少世家支持二公子,如周家以及钱家等,扬州路途稍微有些远,很多消息都没有传到襄阳来,或许过段时间还有消息传过来!”

  蒯越也说道,这些小算盘他们都在算计,他们怕的是刘表算计他们,但是没想到刘表并非是仅仅算计他们世家,连汉室宗亲也一起算计了。

  如此来说,这事对世家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对汉室宗亲就会有很大的影响,结合目前的改革,目标不是他们。

  “这是好事,确实长此以往,对朝廷,对国家都不利!”

  蔡讽说道,为什么说很多朝代都活不过三百年,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所谓的皇亲国戚把国家吃穷了。

  以明朝为例,虽然有其他原因,但是在万历时期,宗室支出就占了朝廷税收的三分之一,等到了明末就更多了,而且宗室还两极分化,富的可敌国,穷的饭都吃不起。

  因为明朝的宗室不允许从事士农工商,只能靠朝廷俸禄养着!早期肯定没问题,子孙少,到了中后期,这就是问题了,东汉也有这样的问题,不过东汉允许宗室去自力更生,如刘备就织席贩履。

  也允许宗亲去做官,如刘表,刘洪,刘繇,刘焉,刘虞等都是宗亲,皇亲,但是压力也非常大,再继续两百年,虽然没有小冰河时期,但是也是要出大问题。

  东汉的土地兼并之中,其中有一股势力就是宗室,要不然陈王刘宠哪里来的钱来养兵十万,东汉自安帝继位就屡屡有地方挑战朝廷的继承合法性。

  刘琮估算过,以朝廷正常的收入,养七代到九代是没有问题的,超过就不合适了,九为数之极,七为算之极。

  至于七代还是九代,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考虑的是如何推动这个事情,其中一些舆论也是刘琮在背后推动。

  三人相视一眼,也都明白了这事情怎么做了,都是聪明人,这种事情不需要太直白,大家也清楚,真要出了九代的血脉,没有特殊情况,根本谈不上亲情了。

  刘府。

  “世叔,这事您是什么意见?”

  刘艾问道,论辈分,他就得就刘洪一声叔,虽然刘洪和他们也隔了七八代了,但是相对来说,关系比刘表这类宗亲亲近了不知多少。

  毕竟刘洪的祖上是刘秀的亲侄子,当初刘秀为了名正言顺才恢复了不少西汉时期的诸侯王,不过后面都降为侯爷,到如今,基本都早就除国了。

  这也是东汉看似强大,不少宗亲都是地方诸侯割据,但是宗亲和天子皇室有时候不是一路!而恢复汉室这个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