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公门修行大不易_那年那蝉那把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是三月初一。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用黄纸写,故称金榜,所谓金榜题名便是得中进士之意。”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者,放眼古今也是屈指可数。”

  徐北游笑问吴虞了解得这么清楚,是不是想要去做个女状元,吴虞难得开玩笑,恨不为男儿身。

  方正心忍不住问道:“中了状元是不是就能做宰相了?”

  吴虞笑着摇头道:“还差得远呢,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或是内阁学士,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自太平三年以后,朝廷便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方正心咋舌道:“金榜题名也不过是一个知县,那什么时候才能登阁拜相?”

  吴虞道:“知县为正七品,若是一任知县连续三年考评中上,便能擢升为从六品,以此类推,即便是一路畅通无阻,你想爬到正一品也要三十六年的时间,若是算你二十岁得中进士,那便是五十六岁。”

  徐北游忍不住感慨道:“公门修行比起成就地仙还要难上三分啊。”

  吴虞见方正心一副心向往之的神情,忍不住泼冷水道:“宦海起伏,有起就有落,不知多少人一辈子就老死在知县任上,蹉跎一生。六品到五品,四品到三品,二品到一品,都是门槛,不知道多少公门中人卡在门槛上,除非遇上庙堂贵人,否则就会寸步难行,终生不得寸进。若是得罪了人,或是站错了位置,不但官位难保,说不定还要连累全家遭殃。”

  方正心回过神来,也不知有没有将吴虞的话听进去,问道:“吴姐姐,为什么你要说爬上一品?”

  吴虞笑道:“官路崎岖,又有几个人能走得上去?既然走不上去,就只能爬上去了。”

  少年恍然大悟,然后连连感叹道:“今日听吴姐姐一番话,胜读十年。”

  一顿饭吃下来,也算是尽兴,徐北游稍稍暗示了一下,会帮他们一把,除了方正心外,方大洪和方三青都很满意这个结果,走出天香楼的时候腰杆都挺直了几分,毕竟有这么个权贵老乡,自然底气十足。

  徐北游让吴虞去送方三青和方大洪,然后看着给两人安排个合适的差事,毕竟帮急不帮穷,这也算是仁至义尽。

  徐北游独自留下了方正心,温声道:“你想做官,想要出人头地,是好事。不过我们寒门子弟比起有长辈照拂的世家子弟,所付出的艰辛必然要多出几倍甚至十几倍,世道就是如此,你不要去怨天尤人,也不要愤世嫉俗。那些世家子弟不是瞧不起我们吗?没关系,连中三元给他们看看,谁说寒门无贵子?”

  方正心重重点了点头。

  徐北游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读,想要借什么或是遇到了什么麻烦,尽管来找我便是,我若不在,找你吴姐姐也是一样。”

  方正心忽然低声问道:“北游哥,你现在算是出人头地了吗?”

  徐北游一怔,沉默良久后点了点头,“算是吧。”

  。

  那年那蝉那把剑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