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八章 窃听计划_大时代195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钻石。一进一出其实克格勃没有赚到多少现金,利润还不到十亿,斯摩棱斯克的钻石工厂就投入克格勃几百万的资金,这么看来明显有些赔账。

  赚快钱的渠道就这么几个,无非就是走私、军火、毒枭、雇佣军、暗杀这几样东西。雇佣军克格勃已经交给了苏黎世那边的机构,暗杀部门是不能外包的,军火也一样,走私也不能往自己国家走私,所以其实留给克格勃的选择余地并不多。不过偷渡倒是挺赚钱的,这倒让谢洛夫没有想到,土耳其和北非的生意都十分红火,欧洲人不用感谢他,作为一个国际主义者,他也是为了欧洲的多元化做贡献。

  歪门邪道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倒不是谢洛夫有多么崇高的道德优越感,而是正道终归是赚钱的,而偏门支撑不了克格勃的规模。如果偏门行业有这么高的利润,那这个世界就变样了,偏门才是正道。

  这才是他想要帮助伊丽莎白泰勒的初衷,在欧洲资本主义的金融中心伦敦,如果出现一个由自己人控制的传媒集团、在时尚界、影视界都有巨大的影响力。相信没人会相信这种规模的集团是苏联克格勃的大本营,这样克格勃也可以把更多的间谍输送过去。

  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不就是这样么?新闻集团是什么规模,有多少资本他记不住,不过一个新闻集团的影响力,以他这个特务头子来看,其中的好处就太大了。

  后世新闻集团卷入过一个丑闻,2002年3月的一天,英国一位名叫米莉杜勒r的13岁女孩在放学路上失踪,引发英国警方的大规模搜索行动。6个月之后,杜勒的遗体在一片树林里被找到。2011年7月有报道称,当时受雇于世界新闻报的私人侦探窃听了杜勒的手机语音信箱。该侦探删除了部分窃听过的留言,给杜勒家人和警方留下了杜勒仍然活着的假象。

  此事一经曝光公众一片哗然,自此引发了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的风暴,很短的时间之内新闻集团世界新闻报的母公司的拥有人默多克被卷入到风暴核心,

  最后的结局,好像在谢洛夫的脑海中,默多克本人似乎没受到什么影响。这件事情现在以克格勃主席的角度来想,证明了一件事情,只要有钱有势力,出了问题也是可以压下去的,再者就是新闻这种行业,是一个完美的窃听部门,甚至比克格勃的第七总局和第八总局还要更加自如,更关键的是人家没有这么大的目标。

  以第七总局和第八总局来说,苏联的干部都知道那两个总局是个什么部门,而英国人就不知道一些私营的传媒也同样做这件事,这多好啊,还能假装一下自由传媒言论自由。

  当然还要听一下专业的人士来解答,把两个总局局长叫过来,谢洛夫准备专门学习学习新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