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章 暗语命令_大时代195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苏联影响或者左翼影响的学生,哪怕是宗教气氛在浓厚的国家,只要他没有变成沙特那种德行。事实上就算是沙特,谢洛夫仍然有下手的空间。只不过他目前还不需要这么做。

  不要以为他对任何国家红色革命都有兴趣,谢洛夫首先考虑的是有基本自己能力的国家。像是埃及谢洛夫就从来没有要让他变色的想法,埃及除了那条运河,真的没有让他感觉到有价值的地方,如果阿富汗不是苏联的邻国,他管阿富汗人去死,当没看见好了。之所以对阿富汗感兴趣。还不是因为怕苏联的中亚地区受到影响么。

  从俾路支下手主要是历史经验和现实来考量,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巴基斯坦成为所有支持阿富汗抵抗力量进行圣战的战略后援,前苏联为了从内部瓦解巴基斯坦支援阿富汗游击队的后勤运输线,决定成立一支能专门在巴基斯坦从事破坏活动的组织。其中的一个组织就是“俾路支解放军”。当时的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要以“俾路支学生组织”(bso)为核心组建了“俾路支解放军”,而“俾路支学生组织”是俾路支省首府奎达和其它城市中的左翼学生组织。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期间,“俾路支解放军”非常活跃,并曾把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他们组织的指导思想,他们当时的首领布克提曾毕业于莫斯科卢蒙巴大学,还有不少成员在前苏联受过训。

  换句话说,这支巴基斯坦的分裂力量是谢洛夫服务部门的亲儿子,克格勃是这只力量的亲爹,据他所知,俾路支解放军一直活跃到他前世记忆的终结,可见还是很有生命力的。其实从内心谢洛夫并不愿意把苏联模式推广,因为用苏联模式的国家都有很强的自主性不好下黑手。之所以输出革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心中倒是很愿意把苏联本身的问题推广出去,比如多民族、比如无神论、比如加盟共和国可以独立的联邦制。

  俾路支省这里的居民主要是俾路支人、帕坦人(在阿富汗称普什图人)和信德人,还有少数布拉灰人和哈支拉人(蒙古人后裔),也有零星操乌尔都语、信奉和平教的印度移民。在他的规划中,俾路支省独立或者和阿富汗成立联邦制国家都可以接受,这种事情可以到时候再说。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却只有不到三百万人,符合谢洛夫心中输出革命的概念,人均资源很多,有强烈的独立心态,最重要的是扶持难度不大。

  “安德罗波夫同志么?晚上在一起聊一聊怎么样,有些事情想要和你讨论一下!”拿起电话的谢洛夫很随意的说道,这种事情是绕不过中央联络部安德罗波夫的,早期负责输出革命的自然是共产国际、后来则是九国情报局、在九国情报局解体之后,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