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节_十国千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离凤州三十里,是在凤州北边的陈仓道上?”

  “是哈。”罗老头毫不犹豫地点头。

  郭绍忙在图上又量了一下,新增一个地方:白涧。并在白涧下面一点位置估摸着画一条线,写“斜谷”。

  问得差不多了,从老头嘴里再也得不到有用的东西,郭绍便让他离开。接着郭绍屏退不相干的人,留下左攸、京娘和几个武将,说道:“这半个多月咱们把凤州北面的地形道路也差不到摸清了,诸位有何说法?”

  李处耘道:“从散关到凤州,中间是秦岭,陈仓道(蜀道)最近、路最好走。蜀军应该是以阻塞关卡层层设防陈仓道为重;然后在左右两翼以唐仓镇、马岭寨控制侧翼,控扼那些蜿蜒复杂的小路。”

  郭绍话不多,只是点点头一句话:“李将军有大局观,非常有道理。”

  罗彦环急忙抢着说:“郭都使应重视黄花谷此地。此地名不见经传,但从西侧唐仓镇的几条路都在这个地方出口。”

  郭绍同样夸赞:“罗将军善于洞察细微之处。”

  大伙儿在散关继续逗留了好几天,终于等到了京娘的随从返回。她们却比罗彦环迟了七八天。

  一行四人,两个女道是京娘的随从,还有两个光头尼姑。她们都背着一种木架行囊,木架向上支出形成一道遮蔽的桐油布,可以遮太阳和小雨,倒是省出打伞的手来。

  这些妇人直接走的陈仓大路,路过散关径直就碰到郭绍京娘等人了。

  郭绍照样亲自接见,两个女道,一个黑壮粗妇、另一个三十出头脸上又点雀斑的妇人,郭绍都认识,一路从中原过来的京娘随从;另外两个光头尼姑却是没见过,一个中年人一个好像才十几岁,长得都很瘦小。

  寒暄了一阵,郭绍才明白情况。女道士和带回来的尼姑在蜀道上几乎没被关卡滞留,尼姑有蜀国的度牒,加上是妇人,军士一般不会为难她们。

  只不过太和庵在青泥岭,已经过凤州、在更南面了,路比较远,所以道姑来往逗留花费的时间比罗彦环等人还长。

  随行而来的尼姑就是青泥岭太和庵的尼姑,主持亲自派遣送行的女尼。当地人迷信觉得尼姑庵不太吉利,所以太和庵的香火一直很差,已经处于万般节俭也无法维持生计的境地,眼看快到遣散庵尼的地步;去年京娘从蜀道上过,夜宿庵中,正好她刚从蜀国花蕊夫人那里弄到一笔丰厚的钱财,便慷慨解囊帮助太和庵主持;佛道之间便抛弃成见,竟结下了一段友谊,实在有些稀奇。

  第六十八章玄奘西天取经

  据说青泥岭庵的主持源自峨眉山出家。但她到了秦岭这边远未将佛学发扬光大,可能也有她研习佛学不精之故,不然怎会和派系不明的道家人交好?作为出身峨眉山的弟子,如今这种事简直是大忌。

  峨眉山最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