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十国千娇 第249节_十国千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曾祖父是谁都记不清了。

  就算是太祖郭威也是出身寒微的人,父亲那一代就开始颠沛流离,郭威自己还到处投奔军阀当牙兵。他称帝后追认上面几代,有些什么分支,恐怕连他自己都搞不太清楚。

  郭绍当下便一本正经道:“不仅如此,先父还告诉过我已经过世的曾祖父的名字,他便是义祖翼顺皇帝(郭蕴)……太祖(郭威)的祖父。算起来,我的辈分比太祖晚一辈。”

  郭绍的表情,就好像是真的一样。周围的人听罢都是一愣,李处耘率先说道:“原来主公确是大周先祖之后,如此一来,将来把真正的身世昭告天下不就行了!”

  另外两个人听罢也赶紧附和。

  第四百六十七章劝降书

  郭绍与几个武将从破院子里出来,从覃石头手里接过缰绳便翻身上马。别的人也上马,随即响起了“驾、驾”的几声吆喝。

  一行人返回中军行辕,正遇到王朴。王朴道:“老夫写好了劝降书,正想让郭将军看看。”

  “出自王使君之手,定然是稳妥的。”郭绍不加犹豫道,不过还是接过来瞧了一遍。由于他刚和人商量如何谋反,忍不住又留意了王朴一眼。

  郭绍还记得一个书上看到的故事……历史上赵匡胤称帝后,路过王朴的画像前,说“如果这个人还活着,我没法得到皇位”。这算是从德才两方面的褒扬吧?

  他又想起了在东京兵变后的事,王朴在那节骨眼上故意进言、建议预防武将权力过大;当时太后和郭绍是一个鼻孔出气,王朴的上书一点作用都没有,唯一的用处是表明他的气节和忠诚。王朴这个人还是很在乎名节的,所以郭绍前期密谋阶段不能让王朴参与,哪怕现在与王朴的私交已经很不错。

  郭绍越想,越觉得自己与郭威的爷爷“相认”是比较稳妥的法子。自己是受周朝恩惠起家的,承认太祖郭威的地位,起码吃相要好看一点;否则就像后来的宋朝,没法洗掉欺负孤儿寡母、得国不正的诟病。

  天下大势能走向统一稳定,(后)周两代雄主和文武大臣的励精图治功不可没,无论怎么掩盖都洗不清后来者摘桃子的本质。

  无论将来的庙号是不是太祖,现在都是称帝,权势声威和开国皇帝没有二样,无非图个名;可做了太祖也是一个污点骂名,还要来作甚?况且,郭绍对这个时代的家族祖先缺乏认同感,光宗耀祖的心理需要也就不存在了……之前李处耘等人不想苦劝郭绍,可能就是觉得为祖上增光是郭绍自己的事;他自己都不顾了,外人劝他作甚?

  郭绍那样选择,不仅是在承认前人的功业,也是在认可在大周旗帜下流血牺牲马革裹尸的无数将士的价值。功劳不是他一个人的,不过是站在成堆的尸骨之上罢了。

  ……他递还劝降书,随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