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4、第 104 章_我和汉武帝比谁先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能听天由命。”顿了顿,“听说那些地方,每年招生季,都有孩子的父母急的发疯。”

  刘彻明白:“难怪你说百姓家的孩子要想出头,只能通过考试。没了考试,也和朕现在差不多,满朝官吏世家大族出身的占了将近七成。这还是朕下了几次招贤诏的结果。十年前更甚。”

  卫莱忍不住笑了。

  “这话很好笑?”

  卫莱突然想起一件事,“司马迁在他的《史记》里对仲卿颇为苛刻,很是同情李广,是不是因为他们都是出身名门,骨子里看不上我们这些人?”

  刘彻不曾看过,也不知具体写的什么:“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那考试的事你打算怎么办?”卫莱问。

  刘彻:“别说贫苦百姓,就是有钱的商人子弟,识字的也不多。你的办法是好,朕没人。”

  “这点好办。今年再让人去各地找一些孤儿,教他们四书五经治国之策。”卫莱道:“挨着军校建一所文科学校。这时你再让各郡国举孝廉,前面加一条有三年乡村授课经验优先录用。

  “他们懒得去做,你也不用担心,朝中有公孙弘,大将有仲卿,他们能撑到那些孤儿成长起来。三年后,你再对外放出消息,那所学校不是军校,而是类太学一样的学校。”

  刘彻想想,“何必这么麻烦,扩建太学——”

  “太学里面都是什么人?”卫莱不得不打断他的话,“官宦子弟。孤儿进去还不得被他们给欺负死。你是希望他们忠君爱国,还是希望他们将来长大了一个比一个脑子不正常?”

  刘彻拍拍额头:“是朕考虑不周。”

  “各郡国每次举孝廉都有奖赏吧?”卫莱问。

  刘彻:“口头嘉许算吗?”

  卫莱真想送他一记白眼,“往后每郡县赏他们一百本《论语》,每里至少一本。”

  印刷厂并没有这么多书,刘彻得安排下去,然后建学校,找孤儿,再然后把书发往各地,连同举孝廉的诏书。

  这一桩桩一件件,足够他忙到明年这个时候啊。

  “陛下,陛下……?”

  刘彻循声看去,黄门在门外伸头缩颈,不敢走近,端的是怕打扰他们。

  “何事?”

  黄门这才敢进来:“主父偃求见。”

  “他怎么跑这儿来了?”卫莱奇怪。

  黄门道:“启禀皇后,奴婢不知。他看起来挺急的。”这句是对刘彻说的。

  刘彻点点头:“朕知道了。”

  “出什么事了?”卫莱随口问道。

  刘彻道:“有人告他受贿。主父偃大概听到了消息,或者察觉到了,才这么急着找朕。”

  黄门很吃惊,没料到皇帝连这事也告诉皇后。

  卫莱:“你是怎么想的?”

  主父偃收的钱不是百姓的,也不是朝中大臣的,而是封国王爷的。这个罪并不足以要主父偃的命。再说,汉朝有些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