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三十四章 藏地_风水师诡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那里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代称为“唐古特”、“图伯特”等。

  它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它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在这些文化当中,佛教文化在这里可谓是位居首位。

  七世纪中叶,吐蕃王国赞普松赞干布娶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传来中国汉传佛教及尼泊尔系佛教。

  当时松赞干布在拉萨建立布达拉宫,为二妃立大昭寺和小昭寺,供奉佛像(文成公主带来的觉阿释迦像即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安置于大昭寺),以便于人民修福礼拜,又遣贵族子弟留学印度。

  这里的佛教主要有藏传密教五大派。

  宁玛派即旧教,又称红教,以莲华生为初祖。噶当派为仲敦巴所创,后并入格鲁派。噶举派俗称白教,为马尔巴所创,富密教色彩,最著名人物是苦行僧米拉日巴尊者。萨迦派俗称花教,教主采家族世袭制,为氏族教团的典型。格鲁派又称黄教、新噶当派,为宗喀巴所创。

  扎西图根作为这里一个土生土长的藏人从小被这里的文化熏陶,对于佛教的信仰更是扎根于心。

  此刻的他正准备着路途中所要用到的鞋子,这些鞋子其中的一部分是正常人穿的胶鞋,是要穿在脚上的,而另一部分的鞋底则是用厚重的木块所做,是用来戴在手上的。

  这是扎西图根和其他信徒去朝圣路上的第三百七十三天,他看似干瘦的身体可挡风雨,可抗寒暑,皮肤粗糙干裂的他丝毫看不出,眼前的这名男子居然仅有十三岁。

  这里的每个族人一生都应该去冈仁波齐磕一次头。这并不是一种现实强制,也很难说是一种道德束缚,而是一种彻底追回内心的自我实现的诉求。在这个意义上,朝拜对他们来说具有某种“成人礼”的意味。

  它指向的不是肉身的成人礼,而是信仰的成人礼。所以在他们当中,既有年届耄耋的老者,最终归葬于冈仁波齐神山的皑皑白雪当中,也有在朝拜途中刚刚降生的新生命。无论如何,唯有经过这重看似不可能的信仰的洗礼,一个藏人方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藏人。

  他们磕头的方式也独具一格,磕头时两手合十,表示领会了佛的旨意和教诲,触额、触口、触胸,表示身、语、意与佛相融,合为一体,每磕一次,都要五体投地,同时身体先前推移,令距离等于身体的宽度,每走九步,就要这样朝拜一次。

  在他们看来,在一生修行中,至少要磕十万次长头,叩头时赤脚,这样才算虔诚。

  “阿帕巴拉,前面有水潭怎么办?”扎西图根指了指跟前不知水有多深的河流朝背后拉车的中年男子问了一句。

  “哎嗨。图根等嘞我一下。”一个穿着朴质,个头有一米八左右的中年男子磕最后一个头后,站起来向扎西图根这里走过来。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