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二章 十动然拒_逍遥小书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式的开始跑偏,走向岔路的时候,大概是在隋唐时期。

  国号为唐的国家结束了隋末的乱世,但建国之后不久,便迎来了一次大的分裂,形成了类似于五代十国的割据政权,景国便是在那时候建立,到如今已有五六十年之久。

  这个世界没有三字经,没有千字文,虽然有其他的启蒙读物代替,但却相对晦涩难懂,不适合孩童学习,远远比不上《弟子规》的浅显通俗。

  《弟子规》在后世还有不小的争议,有人说它宣扬的愚教,只适用于古代封建社会,正反各派各抒己见,争议不小,但若是在眼下的景国,儒家思想还是主流的时代,怕是还没有人敢说《弟子规》宣扬的是“愚教”。

  父为子纲,君为臣纲,敢说这是封建思想,你难道想造反?

  这么一个大帽子扣下来,恐怕再有权势的人也得被压死。

  脑海中这些信息一闪而过,李易看着冯教授,再次抱拳说道:“一切全凭大人做主。”

  这位什么教授都和知府商量好了,还过来问自己的意见,这不是多次一举吗?

  如果实在觉得白拿别人的东西不太好,随便给他几千几万两银子也可以……

  “孺子可教。”冯教授心中更加的满意,心道这秀才倒也不像他之前想的那样,看上去是个可造之材。

  李明珠听着两人说话,心中也不免的产生了一丝好。

  这《弟子规》到底是何物,居然让董知府和府学教授同时上门,莫非,这书生还有自己不知道的本事?

  这样想着,再次看向李易的时候,她的眼中再次浮现出了一丝异色。

  至于董知府,此刻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合格的跟班,一言不发的站在冯教授身后,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在李明珠的身上。

  “你既有如此才学,为何不思进取,考取功名为国效力,作为读书人,居然行次低贱之道,这些年的圣贤书,都白读了吗?”象征性的询问过李易,走一遍流程之后,接下来就进入正题了。

  冯教授脸色一板,看着他严肃说道,声音也提高了几个音调。

  这也正是他平日里训诫学生的样子。

  李易吓了一跳,没想到这家伙变脸如翻书,刚才还和颜悦色的和自己说话,下一刻就又变成了棺材脸……

  李易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愣在了那里。

  他的表现落在冯教授那里,自然是他被自己训诫的话说的无地自容,正徘徊在悔悟的边缘,脸色稍缓,看着他说道:“念在你对本府有教化之功,本官可破例允许你在县学之中做一学官,既不影响读书,对你以后考取功名也有不小的助力。”

  先一棒子敲晕,再喂一把甜枣,冯教授执掌府学这么多年来,早就将这一招用的炉火纯青。

  微微的扬起头,看着面前的书生,等着看他对自己感恩戴德的那一刻。

  县学学官虽然品阶不入流,但大小也是个官,举人或许会对此不屑一顾,但却是拥有秀才功名之人挤破头也想得到的职位。

  若是以后侥幸中了举人,或许就会直接升为训导,不用眼巴巴的等着吏部委任。

  “学官?”

  李易反应过来之后,脸色立刻就变了。

  他前不久才推掉了学堂先生,如今又有人要他去当什么学官……他对此完全没兴趣啊!

  真要当了那什么学官,恐怕上下都要受人管制,再也不能舒服的躺在院子里晒太阳,做事也不能随心所欲,一个月恐怕也只能赚那么几钱银子,还不如卖一瓶如意露划算……只是瞬间,李易心中就拒绝了这个提议。

  “怎么,你不愿意?”冯教授看着他的样子,皱眉问道。

  “并未学生不愿……”李易站正身体,端端正正的对冯教授行了一礼,面有难色的说道:“实在是学生从小便有顽疾,每每想到考取功名做官之事,便会卧床不起,大病一场,无奈之下,才放弃功名,转而从商……大人心意,学生十分感动,然而因为天生顽疾,也只能谢过大人好意了。”

  冯教授闻言一愣,这是什么顽疾?

  这世上,还有“不能做官”的病吗?

  【ps:最近因为考试的事情忙的焦头烂额,复习和码字都不能全部的投入进去,这两天每天先一更,下周二考完试后恢复更新。】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