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71章 野死谅不葬(中)_唐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越往西北的方向,关内道与陇右道交界的会州所属会宁关外。雪花越发密集起来的纷纷扬扬之中,身披大氅的郑畋亦是不顾被迎面寒风冻成清白的脸色,站在一座汉代留下来的烽燧高台之上。

  “此杯当敬,已然为国赴难的延之(崔安潜字)。。惟愿魂归国兮。。”

  一杯在手里尚且温热有余的酒水,还没有完全倒到地上,就已然在凛冽异常的风中斜斜的飘荡成许多细碎的冰粒子,又在冻硬的土地上弹跳着飞洒开来。然后他眼前和脑中不由闪现过平生与之结交的种种情态。

  对方乃是五姓七望之中贝州武城崔氏的嫡流,真正的世家贵子。于前代天子的大中三年(849年),进士及第,起家校书郎,出任万年县尉,历任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长安令,迁尚书右丞。唐懿宗即位,出任江西观察使,迁检校兵部尚书、忠武军节度使。

  待到了今上(唐僖宗)登基后,对抗追随王仙芝和黄巢蜂起的草贼大军,迁检校右仆射、西川节度使,曾经不断增强和巩固西川军事力量,也反对过和亲南诏。乃至得罪宰相卢携,贬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几乎是与自己类似的五姓七望门第出身和仕途轨迹,但是前半生有阴差阳错一般的几乎没有什么交集。直到自己初入政事堂,以兵部尚书之身而同中书门下三品,才第一次知道了还有这么一位为国转任多处,而与那位曾(元裕)招讨并称一时的国朝廷柱、鼎石的崔使相。

  在此期间,郑畋历经了三起三落的宣麻拜相和朝争纷纷的进退使然。也从只闻其名只有公务往来的的疏远,发展到了到以“三贵宰相王铎”为纽带和中介,私下互通书信援引为助力的熟稔;以及携手共同对抗(外朝)卢携、(大内)田令孜和(藩镇)高骈的隐形政治同盟。

  又经历了再度起复后,从原本因为处事的缓急态度和政见上积累起来的诸多分岐,从隐隐的对立和竞争的惺惺相惜,到后来一起被迫闲置东都分司之后,开诚布公的重新相互认识和结交;乃至是在遍地糜烂的艰难局面下,互相护持和抱团以为应对。。。。

  毕竟,力挽天顷又是何其之难的事情啊!坚守在奉天的郑畋已经失败了一次,然而坐镇河东崔安潜也失败了。只是他在努力抗贼有年而而不得不人手部下兵变,黯然弃走他乡的挫败之后,尚且还有起复再来的机会。而这位老友在关中失败之后,就只能接受丧师覆亡的命运了。

  而经此之事以后,郑畋也由此对当今那位“圣主”放弃了最后一丝侥幸心思。因为在这位年少天子一次又一次让人齿冷和心寒的有意无意作为当中,让那些忠臣义士前赴后继所流淌下的热血就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无谓笑话。

  明明坐拥剑南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