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五章 文化运动_我抽到了一颗星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场新的思潮像风暴那样席卷了整个剑朝,墟宗的出版社再次出版了一系列杂志,提倡新思想,新文化,在整个元洲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在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看来,陈景辉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下的这步棋表面是为了编订新教材,实际上针对的是云澜,他要撕掉云澜身上的光环,用新的思想代替“忠君”,创造对自己有利的舆论环境。

  包括云澜自己也是这么想,他也开始组织起一些笔杆子,来和陈景辉隔空打嘴仗,无形中为这次文化运动添了一把火。

  陈景辉要修新教材,不止引起了上层名流们的谈论,就连许多工厂,村庄内的老百姓,得知消息后,也都参加了起来,他们的意见通过星月的仿生人汇总到千风城,再由专门的刊物进行印发。

  这场风波甚至波及到了剑朝之外的地方,一位来自安朝文都的大儒,明境言修,有名的大文学家,桃李满天下的大教育家,听闻陈景辉要废四书五经,不教圣人之言,勃然大怒,专程跑到千风城找陈景辉辩论。

  在几次激烈的辩论后,他稀里糊涂地当上了新政府的教育部长,被陈景辉安排统管新教材编撰事宜,时人无不目瞪口呆。

  甚至,就连外海群岛的那位极境言修首领,郑师师,她派人专程送来了一卷文稿,收录了一些她认为很好的文化作品,包括她自己写的一些诗歌,散文。

  人们在记住她是个长袖善舞的外交家时,可能忘记了,郑师师是一位极境言修,她对于文学,文化的造诣,在整个元洲大陆也是顶尖水准。

  她给出的文稿,是她认为适合用于孩童启蒙教育的课本,但即使是极境言修给出的答案,依然没有立刻拿出去用,猛烈的辩论隔空爆发了,几位教育家和文学家隔着电台与郑师师争辩,有的时候他们会为了文章中某个字而争吵好几封电报。

  比如,有一篇启蒙课文上写得是“我们一起来学校”,但几位教育家认为“来”不如“去”好,“去”比“来”字形更简单,更方便记忆,但郑师师认为“来”表达的意思更准确,感情更浓烈。

  这是教育后代的大事,再怎么严谨也不为过。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整个剑朝剩余的文人力量都被动用了起来,一边激烈争辩思想,一边为后代谱写制定教材,一段时间的争论后,人们已经同意让先进的学校制度代替了旧日的学堂,但在君君臣臣这些事上仍然争吵不休,很激烈。

  劳累,辛苦,有的时候还会因为持有不同意见人的反对而感到疲惫,但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感到了充实,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义,有利千秋的大事。

  他们甚至都有些恍然,觉得剑朝好像已经统一了,正百废待兴。

  但战火依旧不休。

  一个诡异的情况是,墟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