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十一章:坑_北齐帝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

  高熲道:“臣已知晓,这是一桩积年老账引起的案件。”

  “武平三年以来,朝廷动作不断,吞襄阳、据江陵,会盟突厥,更兴师灭周,并与陈国交战,山东、两淮物阜民丰,所征米粮一向倍于各地,积年累月下来,已让许多百姓负担不起,直春夏之交,连播种的粮种都凑不整齐,而粮价却日渐激增,一石粮已经到了七八百钱,实在到了难以负担的地步。”

  活不下去,不得不反。

  高纬点点头,神色平静道:

  “而当地官府居然一问三不知,也从没有过开仓赈济的举措,徐州刺史郑伦上疏对朕说明情况,你自己看看。”

  小黄门连忙手捧一本奏章上前,恭敬递给他。

  高熲翻开一看,面色却是阴晴不定。

  奏报上,郑伦先是详细汇报了此次民变的前因后果,言明民乱的规模不会多于五百,以及他后续推出的补救措施。在结尾处,还一面痛斥徐州官吏欺上瞒下,一面自我撇清。

  并说道:

  “臣治徐州不到两载,地方事务,臣不能详细周知,但各州县仓储大半多非实贮已是事实,似此情形,不胜枚举。陛下授臣安民之责,但地方势力盘庚错节,多有掣肘,往往政令不能上通下达,臣之过失。今时势至此,再不据实陈明,即是背负天恩,丧尽良心之至。”

  接下来无非就是‘惶恐’、‘请罪’、‘以谢天恩’那一套东西。

  看,这便是老官僚的自我修养。

  一番话说的入情入理,圆融自洽,诚可谓达到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不败之地,也让皇帝感受到其忠诚谋国、不得不尔的苦衷。

  但高熲是越看越生气。

  郑伦此人他还是清楚的,毕竟身为宰相,考核官员是每年必做的工作,郑伦此人本事并不怎么样,连年业绩考核也只是勉强挂在中游,若不是背靠荥阳郑氏早就被刷下,焉能谋得徐州刺史这样的肥差?而且此人貌似忠直豪爽,实际心机颇密,素为高熲所厌。

  于是高熲很干脆就下了结论:“治徐州两年,竟对治内情状一概不知,此人若不是在有意装傻充愣、推诿过错,便是饭桶一个!”

  “这就生气了?不急,后面还有的你气。”

  高纬哼了一声,小黄门又将一本奏章递给高熲,高熲看封面,这竟是晋州道行台张延隽的密奏!张延隽在密奏中言道:

  “臣奉圣命从长安返晋州道,又转至洛阳,一路见闻,各地刺史、官吏名声不佳,吏治废弛,经行之处,商民蹙额兴叹,仓储空虚,不足账面四成…”

  没等高熲看完,高纬便冷冷道:

  “如果不是朕派张延隽去查,朕恐怕现在都还不知道朕的仓储已经被那些硕鼠给搬空了!”

  “朕这些年忙于征战,对朝内朝外一向奉行宽仁,结果呢,他们就是这么对待朕对他们的信任?”

  一下给高熲干沉默了,他默然无语,终于意识到事情大条了。

  张延隽一向低调,但能力不俗,北齐征讨突厥、北周一小半钱粮军资的征集调用都是通过他的手才能筹备得起来,是一个十分老辣能干的臣子,有丰富的经验,而且深知地方钱粮之运作,他出手搜集这些东西,绝不会是无心之举,必然是陛下早有授意!

  那么,陛下接下来要掀起的这场风波就绝不会小!

  高熲现在也是满脑门子官司。

  形势已经很明朗。

  也终于明白当年祖珽受过的苦楚。

  陛下用祖瞎子来削弱鲜卑权贵,现在又要用他来打压世家豪族,虽然双方的目的是一致的,但他从没想过用激进的手段打压敌人。

  可陛下显然不这么想,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高卿,朕想彻查到底,你觉得怎么样?”

  临走前,皇帝还很缺德地问了他一句。

  “正该如此。”

  高熲嘴角扯动了一下,想笑一笑却笑不出来。

  可想而知,这场大案掀起过后,他便真的成为了天下各豪族的公敌,不搞得满手血腥是难以收手了!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