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八章:黄河两岸_上古泰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朝歌,就凭牧邑那点残兵不乖乖束手就擒,竟还恬不知耻的派人谈判?他们何来的勇气?真以为如今仍有实力让卫人屈服?

  正值疑惑之际,只听姬舟说道:

  “寡人亦是困惑。中行氏如欲南下,何不向郑国借道?如此舍近求远,岂不怪哉?”

  郑国第一个响应叛军。双方军事同盟的关系早已确立。此时中行寅不求助盟友,却是求助于卫,明摆着没安好心。

  “莫不是又想故技重施?”

  诸师瑕猜测着对方的意图。他担心中行寅以假途灭虢之计攻取城濮,再次上演胁迫国君,愚弄卫国的把戏。姬舟也颇感困惑,不由地将目光偏向后方,看着河对岸的方向,叹了声:

  “哎!若是兰儿在此,寡人便能无忧了。”

  诸师瑕亦有同感,点了点头,说道:

  “不如...暂且拖延些时日,先将书信送至荧泽,待二公子看过后再做回应?”

  二人达成了共识。随后,命人打发走了使者,便立刻派出一小队人马带着书信赶赴荧泽。

  可叹姬舟身边的智囊,无一人随行。姬兰与王诩姑且不论,就连向来沉稳的史司徒也因农事被困在城濮难以抽身。

  到得大军抵达目的地,已是日落十分。一队化妆成流民的间人悄然离开了癝延驻地,沿河西行。远处五里的地方,便是郑、卫两国的边境。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渡过黄河,潜入郑国北方唯一的边陲大邑——共城。在那里打探关于中行氏大军下一步的动向。

  任务其实很简单。郑国支援叛军的粮草都在共城统一调度,只要摸清粮草具体的动向,大抵便能推测出中行氏大军的去向。毕竟,数万人的吃喝不是笔小数目,仅凭中行氏的能力暂时还无法解决。卫国北边已经没有粮食供他们补给,除了洗劫南方的城邑,似乎栖身于郑国会是叛军目前最理性的选择。

  可笑奉天子诏命讨逆的中行寅尚未联合几路诸侯便要仰仗他人鼻息。兴许还会陷入任人宰割的尴尬境地。这盟主当得委实憋屈。

  众人很庆幸,此行没有生命危险。中行氏的军队仍滞留在牧邑,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摸清粮草的动向。

  抱着这样的心情,他们匆匆的赶路。渐渐昏暗的光线将河岸两旁裸露的沙地染成了暖黄的颜色。尚未走出一里,河对岸突然无端的骚动起来。

  密密麻麻的斑点不规则的晃动,好像无数只蚂蚁在雨前钻出蚁穴,聚集在地面上爬来爬去。看得人毛骨悚然。

  “是我眼花了吗?对面有人。”

  察觉到河对岸的异状,一些人揉着眼睛试图看得更清楚些。

  先前那里分明还是色彩斑斓的石头。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或许是此处河床较宽的缘故又或是天色昏暗视野不够清晰。他们一路行军,也曾看到过简易的窝棚,扎好一半的木筏,烧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